今天,我们尚且抛开她的其他枝干,仅谈谈她为人之圆滑,处事的艺术。
想必不用多说,有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可以从她的举手投足间,每个细节中感受到她的左右逢源。而其之精妙则在于她奉承的举止让人难以察觉其虚伪,而奉承真实存在。
以下,截取“林黛玉进贾府”中一节来浮现凤姐的为人处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高低下打谅了一回,仍送到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美丽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逝世了!’”这些话表面是夸奖黛玉的风度、气质,但实际上是奉承贾母。“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因为黛玉母亲逝世,府内皆悲伤,尤其是贾母极为爱好黛玉之母。王熙凤知此,便假装拭泪以表现其伤悲。当听到贾母的斥责时,她刹那间转悲为喜,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爱好,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 打!”其转变之快,虽令人厌恶之虚伪,但回话之巧却又无不体现。“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里她通过热情好客的话语,一是在众人面前来夸耀自已的地位,一方面是为了和新人相处更为融洽,亦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出她对这个外孙女的关心,博得贾母的欢心。她的这些表现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为人处世的艺术性,也的确深受贾母之爱好。
这种圆滑的事例并不在于少数。如清朝的贪官和珅。一次皇帝的出巡,和珅身为御前侍卫伴驾左右,当皇上兴趣高涨,吟诗时忘记了诗句时,和珅轻声吟出,替为难中的皇上解围,和珅的豪华前途从此开端。
若说上述人物的性格、操行有争议,那么,我再举一例,蔺相如也。其渑池之会,完璧归赵的故事是家传户晓。当廉颇与他有抵触时,难道他不讨厌廉颇的扬言吗?但他的做法是避开廉颇,“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其做法,顾全大局,亦使廉颇负荆请罪。
这些事例,似乎在告诉我们“活着,就要擅长为人处事”。而其重要组成部分,即为圆滑办事、把握机会的奉承。
生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我们的确要学会向凤姐学习其圆滑。在工作中,无论是做业务,或是与上司、同事处好关系,我们都要把握好奇妙的变更。即算我们不满此人的品德,我们也不可当面指出。若并非吝啬之人,我们可以私下交谈;倘若是恶劣、吝啬之人,我们又何必指出其不足?他不但不会听,还可能记恨于你,加害于你。所以有时的装傻也是一种技巧。在与朋友、家人相处时,也当融洽。即算对人不满,可是表面工程,我们亦要做的不露声色。虽然不可帮自己新增一个朋友,但却帮我们减少一个敌人。
虽说,这并不是君子所认为的那样的公义。可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一种趋势,一种让自己在激烈生活下的生存之道。也只有在周边环境暂时安定时,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为社会做些什么,实现自己心中已久的幻想。
我们的举动有必定的弹性,把握分寸,学会婉转和含混,以便于更好使事务进展。可是,我们既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要推辞掉与自己不相干的麻烦。并且必定要以仁慈为本心,不可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更不可设陷井使他人落没。
或许,这些做法会让些许正直人物感到是非君子做法。可是,在这趋势下的社会,我们暂时只可适应,并且不违背原则即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