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文化的理解上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文化”一词为culture(拉丁语cultura),在初期主要是耕耘、栽培和种植的含义,后来逐步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中文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比二者,西方似乎更看重文化内在的生命生长价值,而中国的理解似乎强调其外在的教化功能。因此从语源学上说,西方对文化的定义偏重于主体性,而中国则偏重于功能性定义。由此可窥中西方传统人文精神区别之一斑。
古代希腊的文化,是建在商业相当发展的基础上,这些“文化人”不感到生活的压力,而对宇宙自然感到惊异,由这种惊异而冥想。所以希腊古代的哲学侧重对自然的思考,解答的是宇宙自然的问题,可以称之为自然学。
中国古代的文化则不然,不是从惊异或好奇心而来,而是感到人的灾祸——这些灾祸都是由政治上而来,所以中国古代文化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解除这些灾祸——这些由人与人相互关系而来的灾祸。所以中国文化的动机起于忧患意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化在人际关系和伦理上特别重视,而现代西方社会却并不过于重视人际关系和伦理。道理就在这里。实际上,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伦理已经比中国进步到一个更高级的形式。
那么中西文化孰优孰劣?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大多一边倒,要么认为西方文化好,要么认为中国文化好。其实中西文化各有优有劣,我们应以世界文化的宏观发展角度去看待优劣问题,而不应局限于某个国家或东西方地域。我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因为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呈现出差异,但不能就此绝对化地肯定或否定某一方的文化。中华文明在古代曾经遥遥领先于西方,只是在近现代,却是大大落后于西方。下面我具体说下中西方文明不同的发展历程。
在长达二千年左右的古代历史时期,执世界文明之牛耳的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中国无论在科技成果、文化成果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欧洲(中国当时的农业技术、运输技术、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领域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文明程度之高在当时甚至现在看来都令人感到惊讶。从太阳风的发现、墨卡托投影制图法,到弓形拱桥技术、“西门子”炼钢技术,从深井钻探技术、接种免疫学,再到十进制记数法,0和负数的使用,在世界文明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与辉煌。
为什么会如此?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统一”。这种统一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疆域,二是政治。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实现了两者的统一。而在欧洲多年的历史中,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各国独立,且独立的国家多如恒沙。这种统一与分裂的状态对文明的发展有极为重大的影响,致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发展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也使中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文明程度要领先于西方国家。所以中西方文明发展的第一个分水岭就是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统一六国的那一年。
然而到了公元1500年左右的时候,历史出现了第二个分水岭。因为这时西方文明开启了一场契约革命,使西方文明快速地走向现代化,而中国文明却掉头向下,走向腐朽,中国文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竟然是停滞不前甚至是走向衰退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能实现较长时期的统一而欧洲却很难呢?又为什么西方文明能顺利孕育契约文化从而较中国更快地走向现代化呢?请看下一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