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啰嗦的标准,我真不知道,到底是限制在多少个字眼,它的篇幅毕竟有多大,也没有人能告诉我。有人说我的文章、回复都太啰嗦,本来我到可以用一个标题交代论点,几个字儿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全部,为什么我偏偏要伤尽头脑,拉抻了一段又一段文字呢?文章毕竟不是口号,那么不成了我在喊口号吗。文章吗?审美的标准不同,瞧得起我的说那是内容丰富,瞧不起的说那是太过冗长,这些看客都是自由,但是要说看不懂,往往让我比较费解。
虽然里面出几个错别字,但是大概意思应当能明白吧!写的又不是天书,就算是流水账的日记,也不能说看不懂吧!把啰嗦当成看不懂的证据,我总感到太牵强。你看看金庸老爷子,完整可以短短概括出来的故事,偏偏要拉抻成一章有一章的小说,害的粉丝一本本的啃,害的学者一部部地评。有一些古龙迷们就感到金庸的小说太啰嗦,金庸迷可能感到那是博大高深,古龙的文字才叫啰嗦,干巴巴的对话勉强凑成一篇小说。
我从来不把金庸和古龙对峙起来,我为什么拿他们当垫背的,总感到一些人回复的话没有一点善意,有人说“真的裹脚布,怎么写那么啰嗦呢?”这些倒也可以懂得;奇怪的是有人还要说,“看不懂你的话”。
二
武侠作家里像金庸古龙那样,能啰嗦的名垂史册真是凤毛麟角,剩下真是平平庸庸。网络上发的帖子,不是什么学术场合,也不奢求混个作家头衔,总之是想在网络上似乎要过的有点意义。
我这个人不善言谈,不知道搞起文字怎么就那么啰嗦,要是不爱好我啰嗦还可以,看不懂我说的话,我就特别的奇怪。啰嗦和磕巴还不同,磕巴是吐字不清,一个字可能重复个好几遍,面对磕巴若是听不懂,还是有情可原,但是也不能因为人家磕巴就是嘲笑人家。我的回复不过是写了太多的话,但是那不是啰嗦,我写那么多话,是源于中学的书信年代,我生活在那闭塞的山村里,没有信件如何去打发寂寞的时间呢?我特别盼望来信者,给我写上密密的一页纸信,不管是有用没用的,我都把里面的每一个字仔细咀嚼。
古人讲究一字值千金,那么多的思想,也没有能用一本书承载下来。手中U盘但是不大,里面的电子书要是全展开也是浩如烟海。好多东西现在都很遥远了,现在谁能写信呢?也就偶尔一两个短信,即便是短信,如果对方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都回复了许多许多的话。
三
那些不爱好我的人,咱不能苟同,毕竟有情操的人那么多,好文章也那么多,能读经典你就尽量读经典,经典的不论你看懂看不懂总能收获;那些嫌我啰嗦对我人身攻击的人,我权当你因爱生恨,恨铁不成钢,对“宇航”有特别的偏爱,要是女的那就是暗恋我;那些看不懂的我文字的人,哪句看不懂,我可以慢慢的说明给你听。
我的回复的那么多,完整是我的善意和往年的习惯,还望您海涵,哪里不懂我可以说明。我写的文章,如果没有了啰嗦,估计只有提纲了,最后只能送给您一个标题就得了。那么您看小说,看散文,是属于只看标题就能懂得内容的人了,您是一个简略派的朋友,你在读书上必定省了不少钱!
那些因为您骂街了,我回复的话针对了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我也为您好。在我没有针对您的时候,您是不看写啥的就夸我;在我针对您的时候,您同样是不看写啥的就损我。何必呢?回复长与短,没有什么境界之分。
如果是针对我的啰嗦,假装的说“看不懂”,是为了博得一份小小的人格尊严,只要您不骂我,我尊重您的选择。
2010年6月27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