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内政治问题的日程月累,达到难以调和之时,必将在其薄弱的环节集中爆发。而大国在面临这种政治危机的时候,首先采用的是内部消解,但也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却无法真正化解危机。在此情况下,他们大多以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但这种做法是一种赌徒式的极端手段,一旦失败,其必衰落。
第四,大国崛起中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配套体系,有一些可行性政策,这些在崛起中或崛起后的一定时期内发挥着积极有效地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因为当一种体系确定时,这种体系改弦更张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弱,其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从另一角度看,大国崛起中依赖的关键因素恰恰是衰落的导火索。如英国依赖欧洲大陆政策起家,日本的军事立国,但这些大国崛起,由于过渡依赖这些因素,在出现问题时就通过这种渠道加以解决,但结果是以往赖以成功的法宝都成了日后失败的引信。
总而言之,大国崛起的因素很多,同样其衰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决非上述几点所能概括,也不是方寸之间所能阐述清楚的。总的说来,大国衰落是在崛起之时就埋下了衰落的种子,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华崛起之我见
作为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我们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有引领当时世界科技潮流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制术,出现过象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繁荣,可谓泱泱大国、巍巍中华。然往事成尘埃,自清末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困苦与耻辱,国力日衰,弱不禁风,被列强们称作“东亚病夫”。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才又真正的站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齐心协力致力共建家园。然而,毕竟我们游离世界强国太久,距离太远,底子太薄,需要做得的事情很多很多,至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我们不气馁,不示弱,我们有着那些大国无可比拟的崛起的优势:
第一,政治制度上的优势。我国是一个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最高政治制度,这就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的事情是全国人民的事情,坚持的是民主集中制,推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党合作,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系。作为当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营造的是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主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政策和策略上的优势。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齐头并进。这一方针政策的确立,适合国情民意,形成了一个竞争有序,充满发展活力的经济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极力改革和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不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从而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经济空前活跃,发展异常迅速,进入了赶超发展的快车道。在对外政策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对周边国家实行以邻为友,以邻为伴,与邻共富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争取了一个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国际环境。我们是把世界各国看作是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象有些大国那样将别国当作侵占的对象。这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列强本质上的区别,是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所赞赏的,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第三,发展上的优势。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既有短期优势,又具有长期优势。短期优势是低素质的低劳动成本,长期优势是高素质的低劳动成本。中国人口众多,劳动资源丰富,从而也决定了劳动力成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会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将逐步向着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