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朝鲜要来中国公演歌剧《红楼梦》,颇不认为然,第一反应是不必看了。《红楼梦》是中国的文学经典,意蕴深厚,外人岂能演出味道?
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直叹无人能解其中滋味。中国古典名著博大高深,编演绝非易事
有这种想法,并非自负,确也有些道理。第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长篇小说,成书时间距今数百年,跨过沧桑岁月触摸曾经的历史,实非易事,何况外人?
第二,《红楼梦》是文学经典,被誉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最高综合”。作者自己在第一回明言:满纸荒谬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的初衷与作品的“真面目”,迄今没人敢说真正弄懂。单就作品的主题表现了什么至今仍存争议,鲁迅有段名言专说此事:“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谣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样一部连本土红学家、红学粉丝及读者都见仁见智的作品,朝鲜人如何把握拿捏?
第三,《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除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丰富的人文内涵、诗化的艺术情境乃至复杂的思想意义之外,还有医卜星相、饮食建筑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何删繁就简、精要提炼,如何在舞台上传神表述,具有艺术沾染力,绝对是个难题。中国之所以迄今没有创演过歌剧《红楼梦》,不是不想演,实在是有难度。
半个世纪执着坚守,真挚敬业,对经典的敬畏与艺术创新成绩一段文化传奇
但是这一次,奇迹呈现了。中国的传统名著《红楼梦》被朝鲜改编成歌剧搬上舞台,并且来到红楼的故乡巡演,这在世界范畴内是第一次。犹如一块烫手的山芋,朝鲜人用自己的演绎将其变得冷热咸宜。歌剧《红楼梦》由朝鲜血海歌剧团演出,5月开端在中国7个城市公演,先北京,后重庆,再长沙等,7月5日至7日又回北京国家大剧院收官。所演之处,反应热烈,观众给予高度评价。
观众的欣喜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技艺,一是精力。他们认为歌剧《红楼梦》歌美,舞美,景美。艺术上有精美浮现,演职人员的敬业精力质朴感人。
血海歌剧团是朝鲜著名剧团,艺术实力雄厚,演过歌剧名作《血海》、《卖花姑娘》。本次剧作所用的198名演员多为“80后”,他们大多毕业于朝鲜最高音乐学府——平壤金元均音乐大学。无论主角、配角,在朝鲜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他们严谨内敛而又充满豪情的演出,使舞台满目生辉,观赏性可圈可点。
作品仍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忠诚于原著,但情节更加简洁明了,叙事流畅,由于是用歌剧演出,情势又有突破。音乐基础采用朝鲜本土的民谣唱法,伴奏音乐采用朝鲜民族乐器为主,配合以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旋律流畅,充满浓郁的民族气味。演员的演唱情势不拘一格,美声、通俗、民族唱法异彩纷呈。作品的结尾部分更为凄美,剧情随着黛玉的香消玉殒、宝玉愤然离开这个“只知道寻求富贵与功名的污浊之地”而达到高潮。舞台和背景制作几近完善,尤其是近3个小时的演出,平均每几十秒调换一次背景,创下了舞台剧中的换景之最,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朝鲜艺术家的执着精力更令人感叹。这部作品是数十年几代人精心打造的结晶。上世纪60年代,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应邀观看越剧《红楼梦》,同年越剧《红楼梦》到朝鲜访问演出,宝黛爱情故事在朝鲜传播开来。在金日成提倡下,朝鲜艺术家以民俗戏剧“唱剧”的情势改编并演出了《红楼梦》。近几年,为迎接“中朝友爱年”,朝鲜现任领导人唆使血海歌剧团对歌剧《红楼梦》进一步润饰加工,去年9月在平壤公演后,观众好评如潮,迄今已演出近50场。
观看朝鲜的《红楼梦》时,你能感到到演员们虽然年轻,但表演认真投入,一丝不苟,一招一式严谨讲究,富有韵味;朝鲜艺术家的吃苦敬业精力,也令人激动,那些速度极快、数量宏大的场景变换,并非依附高科技手段完成,大多是靠演职人员的人工操作实现的。演员在前台表演,幕后也要时常出力。不少观众慨叹,五十年致力于一件艺术品的精心打磨,除了特有的体制保障之外,还要有面对时尚与诱惑,对艺术幻想执着敬畏、不弃不离的坚守。没有远离功利、耐得寂寞、刻苦奋斗的精力实在难以做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