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形而上是诗情画意的基础特点(3)

时间:2010-07-15 17:00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这一类诗歌艺术程度可谓至高无上,思想程度表现了大一统的宇宙观??当然,诗人所要表现的最终还是和个人寻求紧紧相连的。诗人无论选择什么题材,都是写自己与外物的融合。人在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才干脱俗,才有趣味。因此,形而上之境的诗歌摒弃生活,认为生活充满庸俗。诗人在创作时飘飘欲仙,大有仙风道骨之气;或受老庄影响,或受禅宗点化,他们融入了大宇宙,基本觉察不到他人的存在。唐诗中一叶潇洒不羁的江上小舟、雪天里的钓叟、访道归来的诗仙,都叫人淡化名利,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那种幽然的雅静,可让人身心松释。“清明雨”、“牧童”、“杏花村”的田园画意多么精美;“烟雨四五家”,恰如世外桃源;“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又写出了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与陶醉。
  比较而言,能够接近或达到无私之境的作品是不多的。这请求诗人能够“妙悟”。没有灵性只能停留在有我之境,难以达到至境。但是,古代诗人众多,有品味的诗人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诗佛王维自不用说,李白、刘禹锡、杜牧、苏轼、黄庭坚、袁宗道……他们也都是境界极高的诗人,深受道教或佛学的影响。以刘禹锡为例。刘禹锡还不能算作为无私之境的诗人,因为他重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诗歌创作宗法杜甫。但是,他的《竹枝词》等民歌却是受了佛学的很大影响。吴汝煜《谈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认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取境美,“刘禹锡所造之境,往往寓明丽于高远之中,残暴华赡而不失之繁缛,趣远情深而又鲜明如画。”二、含蓄美,“他的诗歌不事铺述而讲究‘片言明百意,不主浅露而强调‘境生于象外。”三、音乐美,“他的《竹枝词》九首,每首的前两句重要汲取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大体上保持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在曲调上悲凉怨慕的特点,兼有两者之长,做到和谐与拗怒递用,又大批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伎俩,使之更加符合天地自然之声,因此表现出含思婉转的韵味”。
  竹枝词
  城西门前滟?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烦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涛。
  杨柳青青江程度,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些诗虽然写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对于刘禹锡来说,已经是他思想的新的起点了。他热衷于政治,一般不屑于歌咏风月。然而由于长期的仕途失意,他难以摆脱,于是,一个陶醉于民间风情的诗人呈现了??这几乎是中国文人的一个定式??寻求仕途豪情壮志,一旦失意就求禅问道,“躲进小楼成一统”,寻求个人心坎的清净和超脱。刘禹锡此时的心情是接近无私之境的。在他的民歌中,连“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一点影子也见不到了。能够抛弃个人的悲欢离合,转向人生境界的寻求,这是诗人的一种进步。
  一般说来,技艺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习阶段、控制阶段、熟练阶段和机动应用阶段。通俗地讲就是学了、会了、巧了和化了。“巧了”只是技艺很高,但是还没有达到最高,最高的应当是“化了”。这个“化了”就是化境??出神入化的境界。那么,什么样的境界才干称作化境呢?巴金先生说得好:“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艺术。”这也就是说,没有丝毫的刀斧雕琢之痕。陶渊明的《饮酒之五》就是这样一首没有雕琢痕迹的无私之境作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首句一出就是人感到与众不同了。“大隐隐于市”,有心向静的人即使环境很嘈杂也是很静的。为什么呢?诗人答复得很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人的心灵已经由嘈杂的闹市到了明山净水之所在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这句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大力称赞的妙语中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诗人此时已经进入了无私之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看似写飞鸟,其实写的是诗人自己。“还”是回家的意思,但又不是那么简略的回家,而是诗人回归大自然这个家。此时的诗人灵魂已经化作晚?一缕,追逐白云飞向远方去了。而他的另外一首诗却是形而下的意境。“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此时的诗人只关心自己的温饱问题,他的心坎已经没有别人了。尽管两首诗使人都是只写了自己,但前者写的是自己和自然的融合,后者写的是自己生活的艰巨,这样境界就大不一样了。

相关阅读
  • 鲁迅杂文的形象性特点
  • 文学的基础是生活
  • 诗歌写作基础伎俩略谈(二)——象征的应用
  • 诗歌写作基础伎俩略谈(一)——比喻的应用

  • 上一篇:那,就是幸福
    下一篇:我去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