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招聘关,首先要过大学门槛关。因为,在众多的就业招聘测验中,都明白规定要“全日制大学生”。大学入学测验,虽然议论很多,但至今还没有谁能取消它,就是因为,大学升学测验,彰显了现今社会里最大的公平。权势者和财势者的子女与所有弱势者子女能公平竞争,谁要打破这种公平,谁就会触众怒,最终“一贴”出名。
而每年的高考都有权势者和财势者来挑衅公平。
轰动全国的“罗彩霞事件”,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的同学,其父就是县级的权势者。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不是个别,百度搜索一下,“冒名顶替事件引发高校清查1所学院清退300多人”一条占满网页。其中形成情况很多,有买卖考生材料形成的,就这一点,也是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招生的权势者参与,二是财势者才干有财力购置。2009年,重庆市取消31名考生的加分。这些抢占加分名额的人是谁?不是权势者和财势者,你信吗?一个弱势者家庭用什么来捞取这些利益?30分,能剥夺多少公平竞争学生的大学资格?打开网页搜索高科技作弊者,那费用也算高昂,普通家庭子女有几人能“享受”?2010年的贵州“松桃”案,每人包干六千元。谁能把这笔钱拿来冒风险?没有财势行吗?据《2010年高考“高科技测验作弊器材”犯法调查一文披露:“犯法嫌疑人兜售的每套测验作弊设备2至3万元,考生或家长预付5000元定金。”这么昂贵的费用,弱势家庭能“分享”?这些财势者的参与,他们一旦成功,作弊一旦泛滥,有多少弱势者家庭子女的大学梦会幻灭?
保证高考的公平,是弱势者参与社会竞争的第一道防线。虽然高考还有作弊呈现,但高考是中国国民眼中最公平的竞争环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对高考作弊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一是高科技反作弊技巧设施的应用;二是法律的参与。国家的参与,保证了我们众多弱势家庭的子女能享受到参与社会竞争这一“通行证”的快活。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禁止着腐败行动对众多弱势者的损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