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有些女人人生历练浅,生活圈子窄,对人与社会的认识自然局限性很大,于是她们被男人欺骗玩弄而浑然不觉,当她的老公在外面玩女人的时候,她还自认为自己很幸福。可是当这些地下的事情一旦走上地面让她看到时,她就感到天塌了下来,自此苦楚哀伤,悲兮惨兮,甚至自杀轻生。而我要让女人做到的是:不但不要活在欺骗之中,不要活在表象的幸福中,而且就是看到了地下的真实的肮脏的那部分,依然可以做到从容安静地面对,依然不会因为此事而影响到心坎的快活幸福感,打破幻象之后依然感到生命美好,依然爱护着生命。那么如何可以做到这样呢?这就是人生真正的智慧了,也就是我说的洞彻人生尔后通达。你对人性要有全面的认识,人性既有优点也有弱点,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既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既然这是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又何需恼怒苦楚?如果你遇到一个人性优点多于弱点的人,一个仁慈多于狠毒的人,一个美好多于丑陋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荣幸知足;如果你遇到相反的人,那也可以包容体谅,与之融通。哪怕不能融通,也可避之远之,但不会因此影响到你快活的心情。所以不管你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哪类人,会产生哪些事,你的心情永远是快活的。
有人说看我的文章会感到压抑,那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看懂我的文章之故。只要真正看懂了就会感受到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介于乐观与悲观之间洞穿一切笑看一切的智慧明悟的心灵状态。
有些人看我把婚姻爱情看得太透彻太悲观,认为我必定是失恋或者婚姻不幸,其实我现在的生活很快活,做我爱好做的事,爱我所爱的人,还有很多爱好我和对我很好的人,尽管他们身上也存有一些人性弱点和丑陋的一面,但我对他们依然存着一份大爱之情,依然客观地看待他们,依然将他们当做亲人与朋友。我的心情基础是安静快活的,因为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情我基础上都可以蒙受了。
我在《人生哲思录》自序中说过,人的思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的、蒙昧的;第二阶段是觉悟的、理性的;第三阶段是洞彻之后的大智若愚,即人的思想发展一般经历一个从愚蠢到觉悟再到“大智若愚”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处于哪个阶段之中就决定了他人生的幸福度——是第一阶段肤浅简略地快活着?还是第二阶段深入地苦楚着?还是第三阶段豁然豁达之后达观地快活着?第一阶段的人处于一种蒙昧、无知状态下,他们看不到社会与人性的各个层面,也意识不到自身的悲剧性,所以这些人往往也是快活的。但这种快活毕竟是肤浅的脆弱的,一旦他们开端思索,或经历什么外在的打击刺激后,这种快活就会立马消散掉。第二阶段就是心智逐渐明朗,思想逐渐深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已经开端思考自身所处的这个社会以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开端看到很多昏暗丑陋的东西,并意识到很多不幸悲哀的东西,处在这一阶段的人是最徘徊最苦楚的群体,多数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多属于这一类,他们比第一阶段的人看得透,看得深,因而也活得要苦楚得多。为什么说人越有思想越苦楚?读书越多越苦楚?道理就在这里。不过当思想的深入达到必定程度时,却反而能豁然豁达,使心灵走向突围,从而便达到了我所说的第三阶段,即洞彻人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人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的本质都有深入的懂得,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达观于心,对应当寻求什么,能够寻求什么,自己可能失去什么都了然于胸,因此便能够宠辱不惊,超然物外了。这种返璞归真之快活是永恒的、强健的,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可谓一种智慧的境界。所以我从一个人的留评中我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处于哪个阶段的。
我写文章的目标除了唤醒第一阶段的人外,更重要的是要让第二阶段的人走向第三阶段,做到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情都可以安静快活依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