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由想起前几天朋友打电话让帮她拿个主意,说是今年女儿考上了高中,可身在农村的她家经济条件一般,孩子的爸爸奶奶们就不愿让孩子持续读书了,还说:“现在读书有什么用呀?不见大学生一群群的都没有工作吗?这大学是什么人随便都能念的吗?光学费一年少说也得一万,家里把钱都供她上学了,那鹏鹏(她的儿子)怎么办?再说一个闺女家,早晚是人家的人,上个大学也带不回来。”而她的女儿学习自小就很好,这现在一提不让她读高中就哭。为此,我朋友很为难,就想找我这个老师帮她分析一下。
其实,特别是在农村,这个问题很广泛。
我对她说:“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赡养自己并不难。要害是看他想怎么活。一个只满足于温饱问题的人的生活绝对不能与一个有文化水准的人的生活相提并论。另外,在现在这种知识时代,想单凭小学学历就成为富翁的人将越来越少,几近消散。像卡内基、李嘉诚(电视上应当看到过)这样低学历的人,在他们生活闯荡的年代,勇气和胆识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那时知识并未普及,大家都是文盲,大家都缺知识,站在同一起点上,能成功的人就是比一般人多些胆量就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高学历,就算你胆识再高,文化程度低,那差距也很难浮现,而且现在知识分化细化严重,你不得不依附更多专业技巧知识来立足社会。如果你低学历,甚至比文盲不强多少,那就没有措施,只能当底层劳动国民,凭卖力量保持简略的生活了。
“我们这里不是有许多去南方打工的吗?你没听他们回来说在工厂,初中学历相当于文盲,高中毕业的比初中毕业的连工作环境带工资待遇都有很大差别吗?小福,曾经是我们村最有望进大学的学生,母亲逝世后,他就不得不辍学随大人去南方打工。他回来怎么说的?在车间站在最辛苦的前线,加班加点地做着永远做不完的工作,领着少得可怜的薪水,而苛刻的老板还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招来压榨你那点可怜的血汗钱。每天经过厂区那窗几明净的办公室时,只能看着里面的人享受空调,品着咖啡,感叹着自己:尽管外面有金山银海,而它们与出卖体力的人无缘。到年了,给自己置了两身新衣服,买了新鞋子,那副“衣锦还乡”的样子也只是为蒙避可爱的乡里乡亲,却掩饰不了自己心坎的苦楚。
“你难道也舍得女儿去过这样的生活?到时只怕你懊悔,也没处找药吃去。有句话叫知识转变命运。现在这个年代,没文化很可怕。读书不必定有用,但你不读书必定是没用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虽然手背的肉薄一些,但要伤了,你也会疼到心里的。为了女儿将来的幸福,你必定要多帮帮孩子。千万别只听他爸爸的,做出一时糊涂,懊悔一世的事。”
朋友后来给我说,她奶奶虽然不太乐意,她爸爸却也不是糊涂虫,衡量利弊,最终,还是决定让孩子去一个比较不错的学校上高中。
事后我反思,现在,读书真的没有用吗?为什么“读书无用”又在悄悄抬头呢?
我想首先这要归罪于教导与市场的脱钩。喊了多少年的应试教导体制的改革,终归还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就拿我们河北省说,平时老是提要重视学生多方发展,提倡素质教导,可无论大考小考,没有一次说不评成绩,不排名次的。不但学生间评,老师间比,就是本县学校之间也往往要联考,比个高低。这样之下,你要学校老师间不抓学习,全面发展,谁敢呀?考不好,学校挨批,老师受罚,没人敢去试。而实际上,为敷衍测验的学习如果走进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能用上呢?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十几年的墨水,还不如浇地里能长点庄稼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