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眼里看到的黛玉和湘云的睡姿也是大有差别的。黛玉是严周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而湘云却是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诚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两个人言行举止鲜明反差的对照,恰好就是作者遥相呼应所隐射的另一艺术之笔。湘云本喊宝玉为“二哥哥的”,却偏偏让曹雪芹精心刻画成一个说话爱咬舌的女子,所以喊起宝玉来就成了“爱哥哥,爱哥哥”了,落得黛玉嘲笑湘云数数的时候,只怕还会数成“幺爱三四五。”这不能不说作者的独具匠心,构思之奇妙,实为观止!
湘云豁达的性格,是黛玉所无法具有的。湘云和宝玉划起拳,那可是抡起袖子不示弱。黛玉不怎么吃酒,而湘云却醉酒眠石在芍药花下。湘云醉眠青石之上,我认为这里也有深深的含义的。说到石头,我们会想到什么?当然是《石头记》了。我们知道小说的原名就是叫《石头记》的,况且宝玉本身就是一块女娲补天时没有用上的石头。还有在小说的四十九回中,黛玉看见了湘云的一身打扮,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这里提及到了孙行者。孙行者就是孙猴子,这个谁都知道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孙悟空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仙猴啊!还有黛玉和湘云联诗的时候,湘云有句“秋湍泻石髓。”也带有一“石”字。这些足以可见,湘云和《石头记》作者关系之密切。我们还是看湘云毕竟是如怎么样的穿着打扮?书中说“(湘云)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尚烧昭君套。”注意了!!!“鹅黄”是什么?这已经够明显的了,是“娥皇”的谐音啊!其实娥皇就是暗指黛玉的。湘云是爱好女扮男装的,这意味了什么?这当然是作者又暗伏了这位潇湘妃子的名字——女英。“女英”可化解为女性中的好汉英雄。其实这也是暗伏了日后湘云就是因为有了女扮男装的经验技巧,才得以逃了出去之事。湘云和宝玉躲在一处烧鹿肉喝酒,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这也暗伏了宝玉湘云日后真的是沦为乞丐之事。曹雪芹真可谓是设计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啊!
好了,到了这里,两位神秘而特别的女性身份终于被我“挖”出来了,“娥皇女英”两位妃子的名字也逐渐浮出水面而来。唉!险些被曹雪芹瞒骗了过去。所以说,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真是要仔细了。书中很多处所一眼看去没有什么,但经过一番斟酌和说明,就会令人茅塞顿开的。我们接着再看这个时候黛玉的打扮,书中写道“(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我们都知道,“鹤”也是湘云的象征的。七十六回中,书里写道“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高低争辉。”我们在此又能领悟到什么?两人在湘妃竹墩上分辨坐下,作者这已经提示我们够明白了的吧?天上一个月,水中一个月,寓意实在是高深啊!接着就是他们俩个人联起诗来了。两个人最经典的联诗莫过于就是湘云的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的“冷月葬花魂。”这两句可以说是把两个人超逸的才情表现得出神入化了。两个人的联诗是多么美的意境,多么好的默契啊!“鹤”字也因此衬映了以上黛玉穿着中的鹤氅,以此来影射着湘云。
曹雪芹的写作伎俩真是机动多变,妙不可言的。湘云活泼豪放,但不叛逆。黛玉多愁善感,却不豁达豁达。湘云几分豪气,而黛玉三分病态。湘云随和慷慨,黛玉却孤傲谨慎。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雪芹应用各种笔法和精心设计故事情节,并从各个角度来渲染和烘托这两位身份特别的女子。黛玉和湘云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奇妙,她们之间存在着互补和互衬,各自都有彼此的影子。就像上面说的天上一个月,水中一个月,彼此争辉相映成趣。
林黛玉,这个一直被人爱好的冰雪聪慧的女子,不知被多少人用来自喻和追崇。因为她是美丽与诗意相联合的象征,是出之淤泥而不染的写照。不得不承认,人们爱好她还有包含有同情和怜惜的成分在里面的。王国维说《红楼梦》一书是“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鲁迅先生也说“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确如此,不管什么人,什么地位,到头来都是一场梦,一出戏剧而已。不仅黛玉是一个悲剧,更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有过悲剧,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悲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