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在文章中,你得拿出点儿亮点来。下面就以我常看的《读者》为例来说说这个问题。比如史铁生写的一篇文章,这样开头:“宇宙广漠,天地广阔,时有风雨来袭,烈日曝晒,于是不得不寻一有限之地,立以四壁,覆以盖顶,日落则入住其中,日出则游乎其外,这不是家吗?”语言简洁深入,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眼睛一亮的感到,编辑和读者立即便吸引住了,于是离采用也就不远了。
又如,李敖写过一篇《床》,文字活泼风趣,旁征博引,活泼形象地讲述了床的演变历史,内容丰富高深,显示出一个学者的博学才识和语言功底,这种文章恐怕连编辑也自叹弗如,敬意顿生,你说怎么能不选用呢?
又如,一篇讲政绩盘算方法的文章。一种算法是1-1=2,这是何故呢?说政府为民着想,修了一座天桥,这是一政绩。后来,感到天桥不合适,拆了,又是一政绩。天桥建了又拆,相当于压根不存在(先不说浪费钱财),可政绩却成两个。还有一种政绩算法是A×0+B×0+C×0=A+B+C,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作者又举例说,第一年政府种了5000棵树,没活一棵。第二年种了7000棵,仍没活一棵。第三年种了9000棵,还是没活一棵。成果应是0棵才对,可按政绩统计是,种了5000+7000+9000=21000棵树……本文构思新鲜,论述精譬,将政府弄虚作假的现象用简略的数学公式来表现,通过数学式子的错误来揭穿这种现象的荒谬性,深入浅出,活泼形象。如果我们是编辑,我想也会二话不说,立即选用。
又如,有篇文章写了一则羊狼共处一笼,羊被放出来后被狼(别的狼)吃掉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活泼精美,文字细腻传神。而最出色之笔还在最后作者由此发出的议论和感叹,更是让人感到作者思想之深入、论述之精悍,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文,你说编辑怎能不采用呢?
又如,候德榜的在一篇小小说(这篇不是出自《读者》)中写女人,先说女人的脸好比客厅,脖子好比通往卧室的通道。如果女人把脸给你,这只是基础的待客之道,不算什么。可如果把脖子给了你,那么就有点意思了。语言风趣,比喻贴切,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想象和构思,不用多说,编辑自然相中。
总之,你的文章,不管是语言、构思、开篇、收尾,还是内容、见解、情感等等,你总得有一处或若干高超出色之处,这样才干称得上文章中的精品,才干入编辑的慧眼从而脱颖而出。当你的文章没被采用时,你可以自问一下,自己的文章是否达到了这种水准,如果有这种水准,我想是如何也不会被退稿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写文章并不是为了投稿。就我个人而言,写写文章,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往事、工作、生活进行一下梳理,把这些都理顺了,心中便感到格外舒服释然,不然,整天浑浑噩噩地活着,多没意思?同时也是为了宣传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进步自己的写作程度(重要是指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当然,每个人的写作目标不尽雷同。但我想,作为一个业余写手,而非专业作家,我们可以把投稿用来检验和进步自己写作程度,我们可以把投稿的采用当作是写作程度进步后的一个额外回报,但不应将其作为奋斗目标。这样,投稿能采用更好,没有采用也不必扫兴,重要的是把文章写好!只要我们居心去写,我信任,不出百篇,必能登报。当然,我们在选择投稿对象时宜从小报开端,逐渐升级,如果一下子就把目标对准《国民日报》,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就不是写百篇所能达到的事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