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文章,我最感兴趣的,倒是该文作者提到的“老编辑”了。毕竟是哪个有闲情一笑,哪个还导人向善,揣摩揣摩?不管是哪儿,各行各业以中,都存在着良莠不齐,乌合之众,害群之马,这是在所难免,打扫不尽,仍需面对。如果是“老编辑”的教导揣摩,让该作者、编辑揣摩出那么一套鬼话“按语”,就我自己而言,这些“老编辑”,还有少数虽一腔热血、真诚,却表现得过了头,物极必反,时时刻刻,拼逝世拼活地招募编辑的编辑,就犹如宿便,麻烦复杂也好,也有需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在我看来,编辑工作难,重要的难,难于两个字:义务。克尽己任,浏览文章,写上按语,并需要付出时间、心思,我自己就缺乏这样的一分义务感,实在自惭形愧。可是,牛不喝水难按角,有时候,把话说得委屈过火,难免令人感到矫情,讨厌。而至于将作者,投稿的人比喻成蚊子,虽然挺有趣,可跟现实情况比一比,就显得不大合理了,试问谁愿意往蚊子身上挤?挑剔人家的哎哎呀呀,无可厚非,更有不少人将此视之为兴趣,让他每天可以过把瘾,然诲人不倦、责难的同时,似乎也需要思考一下,毕竟自己如何,那些观点论调,乃至理名言,正确无误?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批准或反对,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并不多。
为了好心情的杂文质量的进步,也不得不说话了,让我也来倚老卖老,装模作样,多嘴多舌一番,手一痒,为《美眉,你能否无病少呻吟》写一写编者按:挺有意思。本文论述清楚,情感逼真,嘲讽味较强,作者就好心情中一些美眉、作者的作品、句子作出分析、批评,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读来信任能让读者有所思考,各抒己见。整体来说,论述显得单薄,偏执,有待改良、进步。蹊跷莫名,矫情,故弄玄虚,“无病呻吟”的,似乎是作者自己了。
蒙古大夫,不知是一番好意,还是闲着无事,可这次会诊,诊错病了。既然结尾附记,料想会误伤别人,被人批评,那就是说,是明知有问题的了,可又为什么还要自相抵触,贻笑慷慨呢?
唐朝有位秀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为敬慕李太白的为人,自己起名为李赤。尽管如此,可因为他好粪桶,成果没气,逝世在粪桶了。李赤的故事,见诸于《唐文粹》,柳宗元的《李赤传》,和《酉阳杂》。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无兴趣于极端体验,又没有sm等爱好的,就不要勉强,违心而为,跳进屎坑,屎尿四溅,弄得满身都是,却非要把义务抵赖屎坑,搞得自己臭气熏天,神憎鬼厌。
二零一零年六月九日夜
23:17p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