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通篇文章,作者所挑、所认为的若干片断,一些美眉的无病呻吟,如没把伤心落泪的原因说个明白,令编辑好奇、直搔头,或想要胜过侦察、缉毒的警犬,刨根问底,却始终不得要领;崇拜或习认为常“现代化”,自己太习惯了,所以容不得忍不了“美眉”、好些作者在文中“复古”,那带点怀古味儿,古色古香的抒情、文字,竟然喷饭、还着急非常呢。作者的热情,令人称赞,可是,看来他的反应夸张,夸张得像日本动漫《日式面包王》中,不少人试食面包时的反应一样,笑破肚皮。不过,藉着文字,弃手机而以大雁、鲤鱼飞星传情,这有点浪漫的一种方法、选择,又算不算是无病呻吟了呢?有些人能能,明明言尽一天生活趣闻琐事,还没话找话,有的无的放话,一熬就是两三个小时,反而是作者的建议、扯上电话粥,提到的这个词儿,令我顿时闻见焦锅的难闻气味,掩鼻闭气,难受得很。每个人的感到都不是殡仪馆里,竖立两旁的逝世人娃娃,面无表情,逝世活都在站着,不发一言,悉随尊便,都是不同的吧?
我想,十几龄童,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家庭问题不少,以致决裂的,比比皆是,只是不为人知,未致于街知巷闻的地步罢了。因为,在各家自扫门前雪,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美德”的大前提下,人家的家往往只能猜测,求证不得,管你好心八卦,反咬你一口多管闲事。因此,尽管把《红楼红》的黛玉给搬出来,作用并不大,遮蔽不了“90后的美眉,父母双全,家庭幸福温暖,独生子女,如掌上明珠。”,类似的调门,类似的话,单凭片言只语,过火自负,自我感到良好,一概而论的嘴脸。
而文中所说的交通便捷,语带嘲讽的那一段,我读着不禁莞尔。写实、若要较真,以实论实的话,生活、学习工作、时间,种种条件,因素,又有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呢?或许,当一个人自认为聪慧绝顶,超尘拔俗,超凡入圣的时候,就有可能会连基础的生活常识、问题也给抛诸脑后,这种表现,难道是要人顶礼膜拜,吠影吠声,还是有意模仿马戏团里的小丑,以博一粲?
其实情感之事,难以三言两语来作阐明,况且少女,憧憬爱情,也极容易动心动情。故当彼此会晤言谈以后,就有可能一见钟情。表现或显荒谬,却不能断言否定了不少人,他们曾经有过的感到、遭遇。难道是,不解温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点画面?想来:情感的傻不傻,滚蛋与否,皆与旁人无关,若没有先恳求、犯贱,开口问你看法,何必插嘴?不明事理,肆意借文字说三道四,于情于理,怎么说,都言过其实,卑鄙了点儿,不过,或能让不少读者引认为诫。
我很认同已故的季羡林先生,于《怎样写散文》中所写的:“即使是有病呻吟,也不要一有病就立刻呻吟,呻吟也要有技巧。要过细观察,重复酝酿,然后才下笔。古人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散文绝不能平铺直叙,枯燥单调,这是艺术的大敌,更是散文的大敌,另外也需注意遣词造句,斟酌炼字。整篇散文,都应当写得形象活泼,诗意盎然,新鲜动人,不能陈陈相因。”所以呢,爱情曲儿,爵士乐,京剧粤剧,凤阳花鼓,什么也好,写心情写爱情写风景,甚至写狗屎臭屁都行,只要你能写,写得出来,“形象活泼,诗意盎然,新鲜动人”就行。事实上,以散文来无病呻吟者甚少,呻吟,多数是有病才会去呻吟的,否则,没病没痛,管你怎么吟,信任也吟不出什么东西来。写到这儿,不提关系不大,在好心情,我自己也是个编辑,虽所审的散文,少之又少,然杂文栏目,却经常看见错投,一些作者误把散文投到杂文,其中不乏叙述单薄,混乱的文章,无分男女,被我退稿处理。诚然,更多美眉,作者的写作,文字方面比较幼嫩,是需要积极努力,改良进步。就如尝试写作,不必定一开端就写千字文,急功近利,偶有所感,写下心情,片言只语,或看书,看文章以后作笔记,也是可以的。能够从中不断思索,累积经验,有其利益、帮助。逃离唐诗宋词的时代、喝令林黛玉薛宝钗回到红楼梦中去?哈哈,等等等等,大可不必,姑妄听之,报以一笑,视乎选择。从头到尾,就我看来,无病呻吟这弊病,文中的“三宗罪”,实在抬举了,大多美眉,她们都是够不上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