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情急之中,弥子瑕假传国君号召,架乘国君的车子而出。国君听说后,称赞其孝;在陪伴国君游园时,弥子瑕吃到一只很好吃的桃子,便把剩下的一半给国君吃,国君说:弥子瑕真心爱我,忘掉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到好吃的还想着我。及至弥子瑕年老,国君不再宠爱他,于是说:弥子瑕曾经假传号召,偷乘我的车,而且还让我吃他已经吃过的桃子,对我大为不敬!
弥子瑕的行动与当初一样没有差别,皆因为他在国君心目中的地位产生了基本性的变更,并非人生无常,时位之移人也。爱好一个人,便会爱屋及乌,就会掩其瑕疵,甚至颠覆原则,然而,世事难料,当身边环境和人的心里不断变更,演绎出的有时会是大相径庭的另类成果,谁能说明白是造物弄人还是人性使然?
不同的历史时代,会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给出截然不同的懂得和评判;
人心好恶,价值取向,个性修为左右着人的意志,我们无法求得天下一统,所以,人各有志,只是不要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他人身上,不是宣传勾心斗角,你无法进入他人的心坎世界,即便有也只是瞬间的感到。
也许再动人心弦的情义也会有豪情燃尽的时候,哪怕是弑父屠兄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们信奉情义无价,所以才会在心坎世界里涌动离恨别愁,才会抱怨背信弃义,才会在意世态炎凉。
其实,无论君臣之道、父子之情、朋友之爱能否历久弥深,除了决定在人性还有相当的因素取决于个体素养,当然,在当今社会中,很难断定道德准绳,做人的贵贱尊卑也就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实生活中很多因素在逼迫你随波逐流,但果真如此,你就再也找不到了人之本性,那么,独善其身你就必须耐得起寂寞,经得起磨砺,为的是洁身自好,心平气和,安静致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