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两句“歌词”我想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不会感到陌生的。这便是赵本山的得意高徒、据说是关门弟子小沈阳的佳作。
自从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这几句听的我脑袋发涨的不知所谓的烂歌词响彻我们哈尔滨这座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塞外名城。有的人听到小沈阳的“歌喉”不认为然,有的人认为小沈阳是个草根神话,而更多的人便是对他的鄙视和厌恶。
第一次知道这个小沈阳,是在2009年的除夕春节晚会,收看他与他的师傅赵本山联袂主演的小品《不差钱》。先不论这个小沈阳的演技如何,就他的那身打扮,我做为一个东北人说实在的,简直看着就感到恶心!
赵本山是辽宁铁岭人,据说从小便接收“二人转”艺术的熏陶,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便是赵本山最初的职业是给“瞎子”也就是盲人领道儿的。但不论怎么说,他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举足轻重的“传奇人物”。他自从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蹬上除夕春晚的舞台之后便大红大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推出了小品《相亲》、《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红高粱模特队》、《卖拐》、《卖车》系列等一大批被群众称赞为“优良”的“艺术佳作”。于是,现今社会的很多人赞美是赵本山发扬甚至是拯救了“二人转”这种处所剧种,更是由于赵本山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刘老根大舞台”这类投资巨额的剧院,人们更大加赞美赵本山是位“成功人士”了。当然,现今的拜金主义风潮使得人们对“成功人士”除了一点点因爱慕而产生嫉妒之外,更多的是对他所开创的“低俗奇迹”而敬佩不已。
“二人转”被誉为关东剧种,其表演类型重要是“逗乐子”。但是,东北地区的居民家,大多是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二人转班子”学习这种“艺术”的,因为东北人的传统思维中一直对“二人转”这种今天吃香的“艺术门类”有所鄙视,因此,大多的“二人转”演员均是出生于东北地区的农村,并且自小家庭条件都是相对照较贫困的。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的限制,于是这些“演员”所受的教导少之甚少。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产生的低俗和愚蠢。我作为东北人,自己曾经为“二人转”的“艺术门类”归属问题而纠结苦恼过。“二人转”里面含有戏曲成分,但是京戏它还靠不上。里边有传统相声的捧哏情节,但是却与传统相声也靠不上边际;说“二人转”是小品吧,也不是,那它是什么呢?有点儿类似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又不完整象。
美国的脱口秀节目我有幸从海外回国探亲的朋友那里懂得到一些,脱口秀节目大多是责备时政的不公,政客的无能而存在的。所以在美国脱口秀节目得了到国民们广泛的热烈欢迎。
中国传统相声,实际上某种程度来讲也是在讽刺一些社会的丑陋不公现象,比如讽刺腐败,鞭挞干部的不作为等等。
可是,以赵本山为首的“二人转”演员们他们在讽刺谁呢?鞭挞谁呢?如果详细看过赵本山的小品表演,不难发明,他所讽刺的人群不是贫苦的农民、便是那些生活在苦楚之中的残疾人,还有讽刺的就是那些已经几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例如小品《小草》就是在讽刺一个70岁以上的老太太,并且他的这个老太太造型也成为了他本人的“经典造型”之一。而《卖拐》、《卖车》等系列显而易见的是为了讽刺身材有缺点的弱势群体的。人们何时看到过赵本山讽刺贪官,讽刺偷税漏税的“大款”?
2010年除夕春节晚会,赵本山更是“出手不凡”,把一个好端端的小品《捐款》活脱脱的演艺成了一出为白酒“国窖1973”与“搜狐”网站做广告的“佳作”。幸好是在春晚,如果是在其他的电视节目中看到,我还认为是在看“创意”广告呢!
“毛驴拉磨啊,走不出那个圈儿,井底蛤蟆,也就看见巴掌个天儿……”
赵本山大叔啊,歌颂的不好你就别唱了。以至于我到南方出游的时候,我卧铺旁边的一个福建人在听说我是东北人的时候,还感到很是诧异。因为他感到东北人无论在口音还是举手投足方面都是应当象赵老大叔所创作的《刘老根》、《马大帅》中的形象的。更可气的是,由于我本人的姓氏就是马,居然被圈中的朋友们起个外号叫“马大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