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 马富春

编者按: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各种网络侵权行动也随之呈现。虽然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现有法律法规加以解决,但还有很多新情况亟待规范。民主政治周刊从本期开端的“法眼观网·关注网络侵权”系列报道,将重点从网络隐私权、网络名誉权、网络著作权、网络商标权和网络肖像权等方面探讨网络侵权问题及其对策,以期推动网络法制建设,增进网络畅通、高效、安全规范运行。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被侵犯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隐忧与困扰。国民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被泄漏、个人电脑被黑客入侵、网上购物清单被人留底等情况时有产生。一种广泛的不安全感弥漫在网络世界,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如何既适当地保护隐私权,又不妨碍网络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器重在立法、司法上对国民隐私权加强保护,而且这一趋势浮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在我国,学者们对网络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立法不够完备。基于此,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作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泄漏了我们多少隐私?
上网信息、个人邮箱等涉网隐私存在隐患
“请问您最近有什么投资意向?”这几天,北京一所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小张经常接到某投资机构莫名其妙的电话,频繁的询问令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并没有向该机构供给过自己的手机号码,他们是如何找上门的呢?本来,一个月之前,为了查找论文所需的经济数据,小张在一家小型经济网站注册会员,网站请求必需要供给手机号码。小张看到网页上有“对会员信息严格保密” 的声明,便填写了真实的手机号码。没想到,自己的隐私就这样被网络泄漏出去。
在银行业方面,由于客户材料等信息一般都储存在电脑里,甚至某个服务器上,因此也存在个人信息泄漏的隐患。7月28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在未取得客户批准的情况下,与福州都购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向都购传媒供给联名信用卡客户材料,并涉及信用卡外包行动。据懂得,2007年5月24日,都购传媒与中国光大银行福州分行信用卡中心协议约定:中国光大银行福州分行每月向都购传媒供给发卡量数据,都购传媒有权取得联名卡持卡人的客户材料。协议签订后,都购传媒进行专题宣传和推广,开发了数量宏大的都购信用卡客户。今年5月,由于都购传媒和中国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商业利益方面的分歧,都购传媒将中国光大银行起诉至北京市西城区国民法院。
类似的案件提示我们,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记录在网络上,访问过的网页,来往的电子邮件信息,甚至信用卡账号、密码都有可能泄漏或被黑客获知。通过网络渠道泄漏个人隐私的事件,在当下的网络生活中可谓情势多样,层出不穷。当个人网络生活的相干信息正在面临要挟时,我们还能安心享受网络方便吗?
网络隐私缘何如此脆弱?
网络的开放性和侵权手段的隐藏性是主因
网络时代,侵权情势多种多样,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柳经纬在国民网访谈时指出,在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重要是指采用不正当的手段,非法披露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隐私,包含侵入他人在网络上设置密码的私人空间等行动。
网络隐私为何如此脆弱,以至频频受侵?中国国民大学教授张新宝认为,网络自身的特征是引发网络隐私侵权的重要因素。网络隐私的载体是具有虚拟性质的网络,其不可触摸性导致了私人空间、私人信息极其容易受到侵犯。另外,网络高度开放性、流动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决定了个人信息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其速度之快、范畴之广以及任何人牟取之便捷将无法把持,使得侵权变得十分容易,而法律接济变得相当艰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