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团队: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调研团队
指导老师:张 超
调研团队: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调研团队
指导老师:马 文 曾志英
已经住进廉租房的被保障者,如何看待廉租房政策,他们又有何期待和建议?两支团队在济南、青岛、东营、聊城四市进行了调查。
75%以上住户
“满意”或“比较满意”
保障房政策满意度如何?大学生团队在四市已建成廉租房小区居民中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97份,统计结果显示,超过75%的调查对象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老伴没工作,每月仅仅依靠我的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没钱买房子,在外边租了13年的房子,现在有了固定住处,环境也改善不少,非常满意。”在济南已建成廉租住房项目中规模最大、提供房源最多的廉租房小区,下岗工人于师傅告诉大学生们。“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居所,睡觉也觉得踏实”,这也是调研团队在与廉租房住户交流时听到最多的话。
有地方住,租金能否承担得起?在东营市,大学生们了解到,该市2010年以后新建市直廉租住房,保障面积内部分月租金标准为1.2元/平方米,保障面积外部分月租金执行6元/平方米,廉租房租金普遍比较低。他们发现,该市惠园小区,最低的租金一年770多元,最高的一年2000元左右。受访者普遍反映,廉租房租金比较合理,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以内。
承担得起,还要住得方便。团队成员在青岛廉租房小区康居公寓发现,其社区环境足以与周边的商品房小区相媲美,社区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小区10%的居民是残疾人,社区专门设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同时设立医疗服务点,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怀。此外,小区外围设有商业网点,通过招商引资向社区居民提供岗位,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从而部分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困难。
一个月灯管坏了7次
在调查中,不少廉租房住户也向大学生们坦陈了一些问题。“质量问题、配套设施不完善、公摊面积大,成为租户反映最多的三个问题。”报告总结说。
青岛康居公寓的住户向大学生们反映,廉租房内统一安装的地板、灯管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有的一户人家一月内已更换7次灯管。“虽然这些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但低质量的产品流入廉租房社区,浪费国家资源的同时,也给住户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聊城大学建工学院的邴兆廷说。
调查发现,尽管楼房外观、小区环境都不错,但生活设施配套却显得相对滞后,一些居民反映,在当地入住快一年,提起看病、买菜、办理银行业务都有些“头疼”。尤其是医疗点离小区较远,不方便居民买药、看病。
很多廉租房住户还希望,在设计上能够更“人性化”。比如济南天成新居的租户反映,该小区靠近铁路,但没有安装相应的隔音设施;聊城怡香园小区大部分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身体疾病,还有十几个人是残疾人,但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区内的无障碍设计不到位,许多残疾人住户自己对楼道进行了改造,才能够较为方便地进出住所。
“我们走访的10多个廉租房小区中,发现许多住户为残疾人或身体有重大疾病的人,然而绝大部分社区配套设施和人性化设计未能满足这些特殊群体的需要。”山东大学调研团队成员余晓强说。
此外,调研团队还发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廉租房建设以小高层、高层为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公摊面积增大,造成住户使用面积的减少,同时还会伴随物业费的增加,如需要增收二次供水的费用。
<< 12 后一页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