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山东行 菏泽:抓好大与小 洼地变高地
来源: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10月19日讯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菏泽市统筹抓好骨干大项目与特色小产业,推动工业从弱到强,一个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新高地渐渐隆起。
近年来,日东高速两侧工业大项目一个个拔地而起,他们所撑起的一条菏泽经济大动脉,正成为菏泽打造鲁苏豫皖新高地的强大引擎。
一个大项目撑起一片新天地。在日东高速最西端的东明县,仅这两年建设投产的就有300万吨重质油综合利用、10万吨丁辛醇、30万吨异丁烷脱氢等10多个新型工业化项目。
东明县常务副县长谷永强告诉记者,“这些项目投产标志着石化产业龙头的形成,现在围绕着这个龙头,我们产业园还有10个大项,菏泽市精心打造的3000亿元石化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大炼化项目打开了东明县大发展的新空间,而在100多公里之外的郓城县,一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也在迅速崛起。在这个产业园里,目前已有富海能源、洪达化工等8个总投资400亿元的大项目入驻,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千亿元的大产业。在沿日东高速形成的工业走廊两侧,菏泽市今年围绕着“五大基地一个产业”,在建的亿元以上项目就有521个,为历年之最。
菏泽市发改委副主任黄福平介绍,大项目发挥大作用,对经济拉动非常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主营收入突破3000亿元,增长27%,让菏泽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挺直了工业脊梁。
大项目固然重要,特色小产业对于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拉动也不容忽视。在菏泽市,小字号民营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小小的酒瓶盖,一个几毛钱,在郓城县,毫不起眼的酒瓶盖拧出了一个“江北最大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300多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占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年产值超过了10亿元。
菏泽市郓城县县委书记王永华告诉记者,大企业把它做大做强,小企业重点把它做专做精,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这样能加速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在菏泽,郓城的酒类包装、曹县的木材加工、巨野的农产品加工、定陶的花生油、单县的养殖业等特色产品,都形成了产业规模。“大”与“小”同时发力,带动菏泽经济提速快跑。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5亿元,增长幅度全省第二。
菏泽市经济运行办公室主任李华锋说,大项目撑起了发展的高度,特色的小产业则拓宽了发展的宽度。他们互相补充,为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