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住房保障中心发布今年我市第一批经适房及限价房项目的入围公告,正式入围家庭今日将陆续开始选房。
来自市住房保障中心的统计显示,持经济适用住房准予登记通知书(以下简称“经适房准购证”)的家庭超过1.3万户,限价房准购证的家庭近4000户,而今年首批推出的经适房和限价房房源仅2732套,面对供求关系如此悬殊的局面,一些综合得分偏低的家庭将继续等待。
【人物1】
三次申购两次落选 这次有希望
因为分数不高,家住康宁路的限价房申购者董恩禄同样落选了。不过,虽说没进入正式入围名单,但他进入了候选入围名单,还存一丝希望。
面对记者采访,董恩禄连说了几遍“尴尬,太尴尬了”。董先生嘴中的“尴尬”所指的是自己家庭境况的尴尬,“像我这样50来岁了,失业没工作,孩子又大了,巴掌大的房子根本没法住,要去申请保障房分数又不占优势,即便能申请上,要拿出五六十万元也难,真是尴尬得很。”董先生说。
董先生今年51岁,在老四方区康宁路有个30平方米的小套一老房子。“孩子小时候一家三口挤挤还行,现在儿子都18岁了,一间屋子根本没法住,摆下两个床连转身的地方都没了。”董先生说,他和妻子多年前就从原单位下岗了,为了生计两口子在李沧区一家具城开了个卖家具的小店,起早贪黑,但孩子上学需要花钱,照料老人需要花钱,手头没攒下多少钱,面对高昂的商品房,无力承受。
自2010年起,董先生开始了他的限价房申购之路。
“当时还是摇号选房,不是看综合得分,所以我填报了清江路一个项目,申购人数与房源数之比达到了十几比一,竞争非常激烈。”董先生不够幸运,没能入围,第一次申购失败了。2011年上半年我市再次推出一批限价房,董先生选择了上海路一项目,与第一次一样,公开摇号后,董先生还是未能入围,因为报名申购的家庭高达上千户,而该项目仅有33套房源。
两次摇号未中后,董先生有些气馁,也因为工作太忙碌,在随后的一年多内没再关注过政府推出的保障房项目。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一年我市经适房和限价房申购排序由公开摇号法改成了根据申购家庭的住房情况、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进行综合打分法,董先生家因为有个老房子,分数仅有68分,他心里越发没底。
“这次推出的房源还不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填报了李沧的康太源·尚居项目,今天上午,同在家具城的一个朋友上网看到公示信息后告诉我,我家没有正式入围,但进了候补入围名单第33名。”对此,董先生喜忧参半。
【人物2】
蜗居百年老房他盼住大房子
江崇汉的家位于市北区高苑路3号-10的一个小院内,小院很偏,几经周转记者才找到这个地方。
穿过低矮的门洞,记者进入了小院,一进门就看到了小院陈旧斑驳的墙壁,一些杂物散乱地堆在墙角,多条相互交叉的电线横陈在眼前,两层的木质结构老楼看上去颤颤悠悠。右拐进一楼走廊内,尽管是白天,但走廊里却亮着灯,透过昏暗的灯光记者才看清,里边有三个门,也就是说里边共有三户人家。走廊地上都是墙体剥落掉下的碎屑,墙体局部还用麻袋和油布包裹着,似乎是为了防止更大范围的墙体脱落。在走廊尽头再左拐就是江崇汉的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