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煤城枣庄谋转型 衰退型资源城市重生之路
国务院近日出台《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类型。枣庄市被列入衰退型城市,枣庄市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项目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项目。
“枣庄市目前可生产甲醇、醋酸、甲醛等47种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多元化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为探究枣庄市转型现状,经济导报记者6日走访枣庄市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园区常务副主任徐云端表示,园区现拥有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新能凤凰”)、联想控股滕州化工基地等大型化工企业,以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产业聚集区。但研发投入少、融资难、扶持力度低、管理落后等问题仍困扰着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发展。
“资源型城市单靠几个大企业是不能成功转型的。”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志元7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成分,城市转型需要灵活的中小企业充当重要角色,政府应着力于创造公平、公正、自由的营商环境,在研发资金投向、政策扶持上应对中小企业无门槛涵盖,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会更加为城市转型“卖力”。
煤炭深加工集群化
“枣庄东部统配煤矿都已破产关闭,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提及枣庄的煤炭资源,枣庄市城市转型工作办公室高级经济师徐光向导报记者介绍,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枣庄积攒了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民生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贫困人口增多、下岗人员骤增、社保包袱沉重、城建欠账较多、人才资源匮乏等。
徐云端表示,枣庄市把煤炭深加工作为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来培植,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推进煤炭向精细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方向转变,把煤炭的价值“吃干榨净”。
目前,枣庄市已建、在建煤化工及精细化工项目总投资近592亿元,煤化工产品达到47种,比2006年底翻了两番多,煤炭深加工实现了新型化、精细化和集群化发展,“挖煤、卖煤”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改变,发展方式实现了由“卖燃料”到“卖产品”的转变。
“近年来园区先后投资3亿元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徐云端介绍说,作为枣庄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项目的核心区域,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共规划六大产品链60余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各类化工品1200万吨,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目前,已入园各类企业196家,其中投资超过30亿元的有6家,形成了20余条化工产业链,累计完成投资200余亿元,已实现年销售收入220亿元。
“公司是枣庄煤炭转化利用的标志性工程,现以高硫煤为原料,以洁净煤技术生产甲醇。”新能凤凰相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目前,公司生产能力已达年产72万吨甲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3.6亿元,年利润5.1亿元。公司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发展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化工产品,届时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亿元。
据介绍,新能凤凰项目投资37.8亿元,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占55%;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占17.5%;民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17.5%;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占10%。
市场逐步回暖
“随着枣庄市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很多大企业谋划在枣庄投资。”徐光表示,企业积极性很高,但化工产业从2010年开始的产能过剩、价格倒挂笼罩了整个行业,所幸现在行业形势开始逐步回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