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跟踪是“短板”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苗种规格,放流区域及放流数量都需要综合考虑海域环境生物容纳量,放流品种投入产出比,生长曲线等数据因素,都需要对近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常规的动态监测,但目前仍是我市增殖放流过程中的“短板”。
目前受到项目经费的制约,我市未能对所有放流海湾进行大面、多频次的跟踪与回捕调查。对放流海域胶州湾进行了3次跟踪调查,对鳌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1次本底调查和3次跟踪调查。虽然调查频次可以满足放流效果评估的基本要求,但无法对放流生物的分布、洄游和生长特性进行细致分析。
延伸阅读:威海继续扩大放流规模 13亿单位苗种将放流“补海”临沂:5000万粒大银鱼受精卵放流云蒙湖松江鲈鱼“待产”放流胶州湾 明年育出的第一批鱼苗增殖放流效益好 烟台今年回捕1.5万余吨海产品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