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讯(记者 谷雨)“有啥好宣传的啊,我干的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我们的采访,吴艳丽谦逊低调地说。
从普通工作人员直接当服务区书记
2004年1月份,吴艳丽顺利考取了嘉祥县计生局技术人员事业编岗位,被分到纸坊镇朱街村包村。
刚到村里的时候,由于完全不熟悉情况,吴艳丽就挨家挨户的走访。每个月要求到户家三次随访,她平均每家每户至少去了六、七趟。在平时走访的过程中,吴艳丽学会了一个“巧法”:记住一家最熟悉的户家,以此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少则八九家,多则二三十家,把全村划为一个个片区,自己心中有一个清晰的“地图”。无论提到谁家,她都能张口就把这家的基本情况说出来。但是,工作还需要扎扎实实地干。吴艳丽怀孕近8个月时,她所包的村里有一名育龄妇女,居住地在三十里外。了解到情况后,她不顾身孕骑自行车到那里随访,当晚身体因劳累过度而早产。走访户户必到,工作耐心细致,几年来,她所包保的村庄无一例计划外出生,“有时候同一天要先后接待省、市、县三级调研。”说起工作来,吴艳丽低调中略带着自豪。
通过努力工作,吴艳丽所包保的村多次受到省市县三级表彰,她的工作能力也得到镇党委、政府的肯定。2010年7月份,吴艳丽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直接担任于庄服务区书记。
工作认真执着,让老支书竖起大拇指
当时的于庄服务区是全镇最远的、最穷的服务区。大多数村班子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加之历史欠账较多,隐藏着种种矛盾,各项工作都排在最后。面对种种困难,吴艳丽不但没有选择退缩,反而是迎难而上。
刚任服务区书记时,因年轻且是个女同志,大多数村的村“两委”成员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安排一些工作时,敷衍塞着,马马虎虎,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导致于庄服务区各项工作经常垫底。那段时间吴艳丽经常每村每户的走访,但从不在群众和村干部家中吃饭。每天上班之前,吴艳丽先买好当天的菜,到中午下班和服务区人员一起做十几个人的饭。“半年多时间,光伙食费我自己搭了近10000块钱。”吴艳丽笑着说,
2010年8月份,新农保工作在嘉祥县各个乡镇试推行。由于群众不理解,征缴效果不理想。她带领服务区人员每天早上五点下村入户,挨家挨户的做工作,摸索问题,分析原因,思考对策,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当时连续下了7天雨,我们跟吴书记说,连续下雨路滑危险,对那些确实难缠的户家,等雨停了,路好走了,咱们再去做工作吧。”前于村支部书记李本领回想着当时的情况。“她说下着雨老百姓不出去干活都在家,你们要是觉得难缠的话,就光给我带路指门,我去做工作。”在她的带动下,服务区干部和村干部干劲十足,群众也感动不已,并且对新农保政策了解逐渐加深,后期征收工作开展十分顺利。后于村支部书记张伦周竖起大拇指说:“服了,这个才来的女书记工作真扎实。”
为让村民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扩大就业门路,2013年冬天,吴艳丽主动邀请济宁市高级职业学院的老师,利用农闲时节免费为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进行缝纫、电焊等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合格的,发放资格证,并介绍合适的工作岗位。
“我们前后共为600多名村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仅电焊培训一项,一个月就用了4吨焊条,”培训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在市里工厂上班的村民有5-6位。在外务工人员因为掌握了专业技术工资待遇平均上涨了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