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式恐怖袭击
纵观近年来欧美发生的恐怖袭击,其中不少由思想激进的本土极端人士制造,他们中很多人都手持专业装备发动袭击。
“恐怖主义就像超级变形虫,根据不同的环境不断变换颜色。环境变了,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和手法也会改变,恐怖分子不会千篇一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世界整体发展来看,恐怖主义总是随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换其组织特点、袭击手法、攻击目标。
在《查理周刊》袭击和巴黎犹太人超市袭击中,3名恐怖嫌疑人装备有多种武器,包括卡拉什尼科夫步枪、榴弹发射器、手雷、爆炸装置和手枪等。在比利时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同样配备精良的自动武器,他们都与警方展开枪战,并周旋多日。不仅如此,恐怖分子利用精准的小规模袭击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带来的恐慌。正因如此,《经济学人》杂志将此次巴黎恐袭定义为“特种部队式袭击”。
军事问题专家岳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巴黎恐怖袭击确实具备一些军事行动的痕迹,即目标精准,发起攻击时更加专业。恐怖分子精准击毙目标人员后全身而退,甚至还和法国警方周旋多时,穿过重重关卡,袭击重点目标加油站,有意识地向警方透露行踪,并且还不停换车,这不同于以往恐怖袭击中,袭击者只在一个地方与政府对抗到底。
岳刚举例说:“此次巴黎恐怖袭击,恐怖分子甚至使用了特种部队的一些手势,采取国际上流行的双连发点射,打在警车玻璃上的弹孔很密集,这样撤离既节省弹药又精准。另外,恐怖分子逃离时先扫射外围,防止警方还击,这些专业化手段使法国警方一时难以制服他们。”
袭击进入“独狼”时代
恐怖分子为何变得如此专业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极端分子前去中东接受恐怖主义专业训练,随后回流本国,并听从恐怖主义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开展恐怖袭击。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恐怖主义组织的策略已经发生原则性变化。美国兰德公司最新报告指出,“基地”组织已经不直接指挥对西方国家发动的袭击,更多是寄希望他们在西方国家的从属成员和同盟,以及被招募的西方本土极端分子自行发动恐怖主义袭击。
梅建明认为,这种各自为政的恐怖袭击方式之所以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伊斯兰国”等新兴极端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一些地区和国家有潜在恐怖主义思想的人,并产生一种共鸣采取行动上的呼应。这种共鸣与呼应不仅可以通过去中东参加恐怖主义组织实现,也可以通过在本地发动“圣战”来实现。
据统计,近年来,已有超过3000至5000名欧洲人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其中上千人已经“回流”到欧洲本土。这些经过极端思想“洗脑”的本土激进分子,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安全威胁。
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两嫌疑人萨义德和谢里夫是兄弟,两人是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都出生在巴黎,去年夏天刚从叙利亚返回法国。谢里夫被指为伊拉克“基地”组织在巴黎分支机构的成员,2008年曾因涉嫌恐怖活动被判刑。
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萨义德、谢里夫袭击《查理周刊》与“伊斯兰国”有直接联系,但“伊斯兰国”在去年11月曾发布短片,片中3名法籍恐怖分子呼吁法国穆斯林参与“圣战”,或在本土发动袭击。此外,“伊斯兰国”还多次呼吁其他西方国家的穆斯林在本国发动袭击。
网络改变恐怖袭击方式
“独狼”主要是指那些来自欧美国家本土,各自为战、独立性比较强的恐怖分子。
“独狼危害较大,首先是因为他们是本土人,熟知本国安全措施漏洞,防不胜防;其次,他们在欧美社会长大,素质比中东恐怖分子高,发动攻击更高效;再次,他们各自为战,很隐蔽;最后,他们是在欧洲本土发动袭击,对民众震撼力更大。”岳刚认为,此次巴黎恐怖袭击就印证了“独狼式”袭击的危害更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