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水县大力开展“送戏下乡、百姓舞台”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各演出队伍的整体规模、演出质量和社会影响,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传承了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了泗水县文化大发展。
今年,泗水县将办好文化惠民活动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泗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目标。大力实施“一年一村两场戏”文化惠民工程,下发“一年一村两场戏”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办法,对各演出队伍给予以奖代补,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上为实施送戏下乡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去年,泗水县举办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450场,其他各类演出1450场次,今年计划文化惠民活动将达到500场次。
圣源艺术团是泗水县演出队伍的其中一支,陈金茹作为该团团长,去年组织参加多场送戏下乡活动,由于演出任务重,最多的一次一天要演两到三场,有时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每天奔波在乡村,累自然不必多说了,但看到村民津津有味的看我们的节目,累点也无所谓。”说起送戏下乡,陈金茹深有感触地说。队伍建设是节目质量的基础,和陈金茹一样,目前泗水县共有1000余名演员奔走在乡村,为广大群众送去欢乐。除此之外,在各镇街、村居、企业、学校建立辅导点20余处,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15余期,培训辅导业余文艺骨干1000余人。在宣传文化系统选拔优秀青年干部70余人到村居、社区担任“文化指导员”,组织泗水县40余名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活动,使演出队伍演艺和竞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人员对泗水县开展文艺队伍招演活动,按照“优中评优”的原则,选拔出10支规模大、演出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优秀团队纳入“送戏下乡”演出队伍,参加今年“一村一年两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泉林镇北贺庄村民自带板凳,早早来到村内的广场上“抢占有利地形”,原来是送戏下乡活动在该村举行。下午2时30分,演出在豫剧《打金枝》中拉开帷幕,优美的旋律、扎实的唱功让现场观众享受到了视听盛宴。《断桥》《西厢记》《桥头记》……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博得了现场群众的喝彩和欢呼。“好多年没有看演出了,现在政策好了,出了门就能看演出。”该镇文化站长李廷洪告诉记者。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泗水县明确各参演剧团的演出范围、演出场次和时间安排,聘请专业人员对主持人在语言、仪态、舞台控制等方面进行培训,对各剧团拟演出节目严格把关,明确要求每场演出不低于2小时,内容以优秀传统剧目为主,结合歌曲、舞蹈、器乐等多种演艺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在引导演好优秀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确保送戏下乡演出内容丰富、喜闻乐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