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开始攀登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曲线,在祈福和坚定信心之余,印度显然还需要拿出更有效的措施。
自1月底出现第一例输入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印度便是全球疫情发展中被重点关注的一个。
稍作预判,都能看到这里的13亿人口,巨大的贫富差距,复杂的民族、宗教信仰构成,均会放大疫情防治的难度系数。
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情况计划主任Mike Ryan表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当天夜里,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从24日零点起,全国将进入21天的封锁期。

截至4月6日,印度政府网站数据显示,当地确诊感染3666例,死亡109人。
对比欧洲、美国等地的疫情数字,印度的情况似乎还算可观。但在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中,均有专家指出印度的确诊数字是被严重低估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印度依然是全球范围内进行病毒检测最少的国家之一。
4月5日晚9点整,在总理莫迪的号召之下,正处于全国封锁阶段的印度人民启动了为时9分钟的点蜡烛活动。云南民族大学老师、现在德里大学读博士的甘露婷为新周刊拍下了邻居放孔明灯的场景。

此前,莫迪曾向全国民众致辞:“在病毒蔓延的黑暗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朝着光明和希望前进。”甘露婷亦向我们解释,受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影响,当地人相信蜡烛带来的光明可以帮助自己战胜黑暗和困难。
虽然此举对抗疫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但是通过星星点点暖色的烛光,似乎让每个人一下子走出自己的孤岛,回到共同的社会当中。
但面对开始攀登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曲线,在祈福和坚定信心之余,印度显然还需要拿出更有效的措施。
“印度或许是人类还没为COVID-19做好准备的证明”
1月30日,印度喀拉拉邦出现了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患者是从武汉归国的一名医学生。据报道,武汉大概有500名印度留学生,他们大多念的是医学专业。
由于最初确诊的几位留学生陆续治愈出院,且早期出现的病例均为境外旅行输入,印度只是切断了与世界上其他重灾区的联系。
2月初,印度暂停中国公民申办印度电子签证,后又陆续宣布所有类型的签证暂时失效。3月份,意大利、伊朗等国家的公民也被禁止入境。
与此同时,印度还建立起24小时全球领保热线和邮箱响应侨民,并向意大利和伊朗派出飞机和医疗队,协助当地侨民筛查病毒并尽早撤离。

国内方面,3月10日,总理莫迪以身作则,号召大家为减少聚集,取消印度教传统节日“洒红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