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尸要价》一图拍摄的正是王守海打捞第二具尸体时的场景。
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大赛中,《挟尸要价》一图标注的说明是“‘……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王守海站在船头,一只手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在水中,系着一具英雄的遗体。”
但王守海称自己从未说过这样的话,“我当时挥手的动作是指挥船尾掌舵人将船靠岸,我当时挥手时说的是‘朝垄靠,朝垄靠’。”王守海说。
“我只管捞人,捞上来一个事后从老板那里得200块钱,一具尸体多少钱,我不管这个事。”王守海说。
王守海站在船头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当时他到底说了什么?这是《挟尸要价》一图引起争议的焦点。
2010年8月20日,张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他(王守海)那个摆手动作很快,摆手时说‘我只听老板的,老板说把尸体给了我就给’,这个时候我很快按下快门捕捉船头人的表情。”
张轶称,打捞的全程他都在现场,并且是最后离开的,“我实在不明白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为何在这个时候要出来说这个事情,我想知道他当时是否在现场。”
李玉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当时并不在现场,但事后找了很多在现场的人核实。”
要钱一事确实出现过。王守海称,打捞上第一具尸体并将尸体送到岸上后,陈波对他说,“你们是第一次搞这个事啊”。“他的意思就是钱没有到位。”王守海说。
但王守海称,当捞到第二具尸体的时候(即《挟尸要价》一图中的尸体——记者注),陈波并没有对他们说什么,“当时岸上好多人,他不敢这样搞,也搞不得,我就挥手指挥圣德义将船往岸上靠。”
《“10·24”调查情况的通报》这样描述了第二具遗体被打捞出水的过程:“因挨了陈波的训斥,这次王守海手拉着滚钩绳子,王文柱怕遗体滑落,用一米多长的绳子将其遗体手腕固定,圣德义开船。王守海让圣德义慢慢将船开到岸边,不要太快,圣德义就将船绕了一圈。围观群众看到这个状况便起哄,陈波连忙跑下去叫王守海三人把遗体拖到岸边,王守海三人这才将遗体拖到岸边让学生拉上岸。”
记者拿到的张轶10月24日在事发现场拍摄的74幅照片显示,16时45分第二具尸体的头部露出水面,王文柱在尸体的手腕上用绳子打结;16时46分绳子打结完毕;16时50分王守海做出《挟尸要价》一图中的挥手动作,在同一分钟内的另外两张图是王守海挥动的手落下和指向船头;16时51分,船靠岸,岸上的人正将尸体搬到岸上。
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德江对此分析认为:“《挟尸要价》一图是对王守海用手指向岸边,指挥驾船人将船靠岸这一完整动作的分解。如果是挟尸要价的话,船能在一分钟之后就靠岸吗?”
“我只管做事,人捞上来了就拉到岸边上来。当时我就只指挥船靠岸,就是这么个事,后来一发到网上,我跟谁去说?我没办法说。”王守海说。
为何不把遗体拖到船上的两种解读
《挟尸要价》一图首次刊发在2009年11月3日的《华商报》。据张轶介绍,此图是华商报记者郝建国采访的文字报道的配图。
在李玉泉发文质疑《挟尸要价》一图系“误读”的次日,郝建国在自己的博客里对李玉泉一文作出了回应,并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
郝建国对《挟尸要价》图片定格瞬间画面的解释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王守海等人这样侮辱英雄遗体,目的是调动岸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怜悯、痛心,以及时拿到他们开出的36000元天价捞尸费。”
据调查,在荆州当地,打捞公司有偿打捞尸体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规则,行情是打捞上来一具尸体12000元,没有打捞上来的话是6000元。据王守海称,在10月24日之前的几天,长江大学也有一个学生游泳时淹死了,也是他们捞的,打捞的价格正是 12000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