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教育界一直就在追求分数,那打等级的评定,只是把具体的分数变作了一个模糊的分数而已。这种把具体的分数变换为等级评定对学生的伤害更大,取消分数评定也没有必要。ABCD四等,不就是把学生的品质等综合素质、学业分数揉在一起分作了三六九等吗?现在把综合素质的评定加入,与只看学业分数比,只是多了几个评定分数的内容材料而已,只是多了几个把学生分作三六九等的依据而已。这与考一门学科,变为考多门学科有何区别?打等与把以前的五十四分、五十六分、五十七分这类具体的分数,统一四舍五入为五十分和六十分有什么区别?并不能掩盖学生之间的差别。以前分数排名,只知道学生是一名二名的数字差距,还没有等级归类之感。没有人去想五十分和六十分在人格上有什么不平等,因为分数可以随时变化,单元测试可以变化,作业评价可以变化,半期和期末检测可以变化。如今没有了分数差距之感,却有了严重的等级归属。等级评定把品质等加入,一学期评定一次,这等级就作为档案结果记入了;不合理的就是,分数从来就没有比例限制,而这等级,有几个地方的条例里没有比例限制?有学生不注意,那低等级就落到头上,一锤定音了;要提醒的是,这等级不只是学业评定,更有品德的评定,这是定性的评定。这种等级评定,与奴隶社会把人分作几等的性质差不多。如果能保存一辈子的话,他一辈子都可以看到;就像坐过牢的人,一辈子也忘不了一样。庆幸的是,我们那些低等级的学生,对分数不在然,对等级也不在然;不然,这种等级方式对他们的人格平等的伤害该有多大啊!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处处都是分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处处都是分数如果还是像学校一样,不定具体分数,也是分作几等,那五六千人下考,只取一两个人,这ABCD的等级按什么标准划分?A等就两个人,其它都是B,你不觉得滑稽吗?如果不公布出具体的分数,能让公众心服口服吗?看来,我们的生活没法取消分数。你看,中央电视台的每届“青歌赛”,那分数差距是多少?不是很小吗?让我们外行来看,真分不出第十名与第一名有什么区别。如果划分等级,他们都该是冠军,你能接受吗?所以,还是要靠分数来划分。你看每次全国运动会,不也把奖牌名次折算成分数,最终计算各省队的排名吗?我们的高考不是要靠分数来录取吗?既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充满着分数的要求,而且十年八年取消不了,我们为什么要把学生赶离真实的生活,要把学校变成一个脱离现实的“世外桃源”呢?实际上,中考划定的成绩档次,还是依据学生的具体分数来归类,每个等级档次的人数多少,是以各类学校的人数来确定,没有一个事前的分数标准。录取还是分数说话,只是这分数学生看不到,教的教师看不到而已。尽管这样,不还是有学生和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具体的考分吗?
分数的正确运用,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分数并不是学生成长的罪魁,真正有罪的是我们不正确对待和运用分数的行为。分数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说60分是B等,60分以下是C等,告诉学生五十八分与告诉学生C等,那一个更能促进学生的努力?五十八分,让学生看到自己离合格的差距只有两分。如果是C等,学生知道是五十八分还是三十八分?所以,让学生知道分数,错误的做法是拿分数作为惩罚学生的依据,这就是分数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帮学生分析分数隐藏的差距,找到形成差距的原因;帮学生看到潜力,确定每一步的合理分数目标,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