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只要愁得真,感得实,是能被人接收和认可的,因为只有真情实感才干打动人。但是,如果是“为赋新诗强说愁”,那就是无病呻吟了。其实,不论有病无病,只要“呻吟”得“有技巧,有韵致,能感人”,写虚与写实都能恰到利益,能让人获得美感,那样的“呻吟”声便是值得一听的。没有哪个文人都是因为“有病”才“呻吟”的。所以,爱好文字写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无病”而“呻吟”的时候。因此,文章的写作前提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后来的辞赋家们,本来心里没有什么愁思哀感,却勉强夸张其辞,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写文章而捏造情感。为了表达情感而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文辞精练而内容真实;仅仅为了写作而勉强写成的文章,就往往是过火华丽而内容混乱空洞。”此语切中要害,十分精僻。
好为人师。这是文人潜意识中存在的一种不自觉的行动,也许是承于传统,也许是出于习惯,基于文人在过去对于知识的垄断,传道授业解惑成了文人的兼职,并且还都有些“职业病”,所以,对于发明的错误爱好去指导,对于他人的不足愿意去教授,敢于去改正和批评他人的缺失,那怕不受欢迎也乐此不疲。把教化大众,光大中华文化当成了自觉的义务。尤其是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研究有成绩的文人,其好为人师的行动表现得更为突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善,但寻求完善又让这个世界显得更加美丽,文人的笔又为这美丽的世界增加了瑰丽的人文精力的色彩,文人的精思妙想完善了文人自身的缺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