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师离开,三个人的工作现在两个人分担;公司的突发事件,还没有来得及细细想过是怎么一回事就突然忙得不可开交了,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但都必须去面对主动去懂得,否则工作如何顺利开展呢?还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房价的居高不下,物价的不断上涨,都将我们推向了压力的顶端。公司原材料的严重缺乏,企业也面临着空前地压力,因此才有了突发事件的产生,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是未曾想过的,但似乎又是情理之中的,无论于企业,于员工,我们都处于极大地压力之中。除了我们身边的一切,还有震惊2010年富士康的12跳,都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提出了警告。
突然想到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看似简略的四个字,在我看来却含有很丰富的意思。什么是适者?就是能够适应环境,从宏观方面来说这个环境不仅包含我们所说的自然环境,还包含我们的人文环境;从微观方面来说,这个环境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工作的环境,以及除开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之外的环境。只有很好的适应我们生存的环境,生活的环境,我们才干立足于这个社会,再插上你幻想的翅膀,生存就容易得多。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自杀者﹗2010年富士康的12跳,这代表着什么?很多人都会说,逝世的勇气都有,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活着呢?自杀成了2010年的可怕的代名词?前不久的消息,一个初中女生因和同学打架,班主任老师采用所谓的“民主”的方法投票让这位女生是留在学校还是回家教导一周,最后的投票成果是让其回家,脆弱的心灵感到到自己被同学排挤,于是有了自杀的那一幕。还有三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子相约集体自杀,最后仅有一人被抢救过来,富士康跳楼的也不过只有二十来岁左右,这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逝世亡带离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不正是“不适者被淘汰”吗?事实上,社会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就是因为市场具有开放性,如此开放的世界难道就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吗?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不是告诉大家不适应了就回避,就选择逝世亡。就算走向逝世亡,但也绝不是自杀的方法。这么开放的市场总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逝世亡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真的是过于年轻了吗?竞争的社会,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或许对她们来说更是生存的压力,留给我们的反思是什么呢?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可是我们拥有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被动呢?其实往往就是自己放弃了生存的机会,而不是社会淘汰了我们。无论是公司政策的变更,还是我们会见临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应当站在积极的立场,去适应社会,去适应生活、工作的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公司的一员,只有朝着共同目标前进,才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但也有值得我们欣慰的,飞马班的同学们在实习中不断的总结,对工作对未来充满豪情;一场变更之后大家的工作热情并未减退,在扩大工作范畴的基础上兢兢业业和公司共同进退的精力,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一个企业也会如此,信任自己在这场变更中会得到更大的进步。风雨之后终会见彩虹,只要你坚信,我想我们都在坚信的,明天会更美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