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城市场五粮液零售价每瓶已提价50—70元,汾酒45度十年陈酿零售指导价也上调了
本报12月14日讯 (记者 郑书成)针对“五粮液出厂价每瓶上涨50元”的传闻,今日,五粮液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公司没有发布过涨价消息,近期出厂价也不会上涨。不过,记者走访省城市场发现,五粮液零售价每瓶已经提价50—70元,五粮春35度也在现价每瓶145元基础上提价14元,十年陈酿老白汾,经销商进货价,每瓶在现价基础上也提价3元。
在省城一家五粮液专卖店,五粮液最畅销的52度“水晶盒子”现在的价格是789元,上调了50元。39度的五粮液也从639元涨到了709元,上调70元。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五粮液经销商透露,这次涨价是在接到厂家调价通知后进行的,涉及52度、39度等十余种规格产品。
“五粮液52度现在售价789元,39度售价709元。”在省城平阳路一家超市,工作人员这样说道。“涨价没涨价,我们不好评价,超市只说现价。”随后,记者又对省城名酒店、部分超市进行了走访,得知多家五粮液零售价格都进行了调整,调价幅度同样在每瓶50—70元。
除五粮液外,其他一些酒企也开始调价或酝酿调价。
“最近几天,五粮春确实涨价了。”在省城新建南路一家烟酒店,工作人员介绍,35度五粮春,现在售价为每瓶159元,上星期零售价为每瓶145元。
“十年陈酿老白汾,我们这几天进货时,每瓶进价已经涨了3元,零售价还没有调整。”在省城都司街附近一家汾酒专卖店,工作人员介绍,45度十年陈酿现每瓶售价105元,53度十年陈酿现每瓶售价115元。
“45度十年陈酿,我们进价98元,进酒时确实每瓶要多掏3元。”在省城长治路附近一家名烟名酒店,负责人透露,汾酒集团最近已对汾酒零售指导价进行了调整,45度十年陈酿每瓶从105元上调至118元。
“这次零售指导价的上调主要针对一级代理商和合同经销商,品种为45度十年陈酿。”记者电话采访汾酒山西大区销售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汾酒零售价没有变动,汾酒其他品种暂没上调计划,其他信息不便透露。
“进价涨了,零售价上调是迟早的事。”省城一位汾酒经销商这样对记者说。
白酒涨价愈演愈烈,高歌猛进的涨价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白酒提价后,从生产厂商到批发商、经销商,再到终端,各个渠道都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太原市万柏林区酒管办一位负责人分析,年前白酒之所以不断涨价,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之所以供不应求,与我国的消费特点有关,公务消费和送礼消费形成了刚性需求,尤其在年底这方面的供需更旺盛。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消费品,近年来白酒的地位并没有下滑,依然保持酒类的龙头地位,尤其是高端白酒,更是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有市场需求,每个环节都能从涨价中分到一杯羹,涨价也就不奇怪了。 涨价不是“筐”别啥都往里装
12月13日,记者从北京市场多家超市了解到,最近已陆续收到了五粮液厂家的提价通知,涉及52度、39度等15种规格产品,每瓶提价幅度高达50元。据悉,五粮液给出的提价理由之一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据12月14日《新京报》报道)
时下,涨价似乎都“理由”充分。从涨价是为了跟国际接轨、在百姓承受范围之内、企业亏损严重,再到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这些“标签”都已成了抚慰消费者的惯用杀手锏。涨价恰似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公司明知涨价是经销商市场行为,却硬要贴上“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的标签。
说白了,五粮液涨价无非是出于几种因素:成本上升、税收提高、通货膨胀、供需关系、消费升级等等。压根儿跟消费者身份需求毫无瓜葛。此次五粮液提价最为可能的是,针对茅台的竞争。似乎每一次茅台涨价,五粮液都会闻风而动、默契配合,今年年初一瓶53度飞天茅台价格是700多元,前些日子售价是1280元。看到“飞天”茅台涨价近一倍,五粮液焉能不心动?然而,提价总得找个理由吧,于是乎,就有了涨价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之说。可见,酒企已然将涨价当成一个“筐”,什么样的涨价理由都往里装。
其实,涨价从来就不是筐。因为每一个“涨”字的背后,牵动着人们早已紧绷的“通胀”神经。虽然五粮液这类奢侈品一定是高价的,但是高价产品不一定能够成长为奢侈品。就像奥拓长大了,也不可能成为奥迪一样。对此,奉劝酒企提价的时候,别把涨价当个“筐”,什么理由都往里装。即便是涨价,还请慎用“彰显身份需求”标签,别再玩“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把戏。
江淮晨报 黄春景
五粮液提价满足了谁
北京多家超市称收到五粮液厂家的提价通知,涉及52度、39度等15种规格产品,每瓶提价幅度高达50元。据悉,五粮液给出的提价理由之一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
五粮液涨价,不愁找不到理由,比如原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物流支出等上涨。然而,偏偏拿“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做借口,我认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那么,五粮液提价究竟满足了谁的需求呢?厂家没有细说,不过,仔细分析,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年底突击花钱的需要。2010年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突击花钱又一次成为财政部门的一件大事。突击花钱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钱花得“乱”,因此又叫“年底突击乱花钱”。由此可见,五粮液这个时候提价,无非是想趁机分一杯羹。所满足的,只不过是财政乱花钱的需求而已。
其二,高管涨年薪的需要。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到了年底,谁都盼着多发点“银子”回家过年。据报道,五粮液近日发布公告称,近期宜宾市国资委对五粮液2009年度管理者经营业绩进行了考核,计算出高管层年度薪酬数额。根据新的薪酬标准,五粮液10位高管的薪酬水平大幅上涨,人均年薪达到了119万元。当高管的年薪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时候,自然希望五粮液的价格卖得越高越好——如此一来,年薪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三,腐败的刚性需要。据五粮液厂家分析,公务宴请、节日送礼是高端白酒最主要的消费支撑。又由于这部分消费群体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所以给五粮液带来了刚性需求。换言之,正是因为喝的不买、买者不喝,才会让五粮液铁了心要涨价。而这一切,又与官员腐败密不可分。因此可以看出,提价所满足的其实是腐败需求。
看来,若想让五粮液不涨价,除了相关部门下禁涨令之外,关键还是要管住以上三个需求。只要能把这三个刚性需求堵住,五粮液的价格只会往下降,不会往上涨。
(北京晨报从建锋 作者系知名时评人)
人们为何关注五粮液涨价
有媒体报道,五粮液每瓶提价幅度高达50元,提价理由之一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分析称,公务宴请、节日送礼是高端白酒最主要的消费支撑,这部分消费群体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满足身份需求”十分刚性。14日,五粮液公司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五粮液没有发布过涨价的消息,近期出厂价也不会上涨。(据12月14日新华网)
尽管五粮液公司出面否认涨价,但因为茅台的涨价与高端白酒的刚性需求,这则新闻依然有值得深入分析的社会价值。所以,这里我们探讨的,就不仅仅是涨价问题,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有关于中国式高端消费的畸形形态,以及这个形态下的社会浮世绘。
实质上,五粮液与茅台涨价与否,真的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而真正喝这些高端酒的人,更不会在乎这一点点价格波动。有道是“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抽的不买,买的不抽”,中国的很多高端产品市场,就是在这个定律下旺盛起来的。正如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所说的“茅台酒价格是腐败指标”,人们对于五粮液、茅台价格的高度敏感,与其说是对物价上涨的关注,毋宁说是对这种腐败指标的气愤与不满。
不管五粮液酒价格是否上调以及如何上涨,它能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因为总是有一批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将五粮液、茅台酒等同于身份的标志,从中享受消费之外的至高乐趣,还有一批为打理人情世故,不得不对价格不敏感的群体,希望从中获得投资后的利益与恩惠。
于是,跳出五粮液涨价风波,来看这个由五粮液、茅台润滑的社会,感受到的,其实是在奢华的背后,普通人的社会生存的无奈。很多人不得不想方设法地用各种高端产品充当敲门砖,将自己依附于某些权势人物,才能行个方便、图个前程,然后继续奔波于这日复一日的人情买卖、利益交易之中。
一瓶美酒的背后,若隐若现地折射出了社会中的一些怪诞。(现代金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