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的人选和头衔皆是邵逸夫亲拟。
不过,邵逸夫虽然造星有术,但是造星成功之后,却对这些“摇钱树”有些苛刻,一直被诟病的TVB低工资制度也正是从他这开始。TVB出品的电视剧,一直以流水作业的方式拍摄,演员和导演基本上可称作装配线上的工人和原材料,而且工期都是能短则短。一部20集的电视剧2个月内一定要拍完,即便成名的红星也一样要赶工熬夜,甚至比幕后还辛苦。因为导演和拍摄被分为两班,一班拍完就可以休息,但是主角则是两班轮流转,收入还不算丰厚。所以当年周润发凭借《上海滩》红遍东南亚后,就擅自脱离TVB,出去“走穴”赚钱。据说,他当时走穴一天的收入就可以抵得上在TVB三个月的薪水,足见TVB的吝啬。
但仗着TVB在香港的垄断地位,邵逸夫也一直颇有底气,周润发之后的刘德华,在签约后被力捧,但第一个五年约将满时,刘德华却拒绝续约,导致原来已经敲定由他主演的《鹿鼎记》(黄晓明版 陈小春版 梁朝伟版) ,变成了梁朝伟出演韦小宝,他只能演配角康熙。1986年,拒绝续约的刘德华更是整年都被雪藏,没有获得任何出演剧集的机会(这种处理模式,也被无线延续至今)。所以,在“六叔”离世后,有媒体问到刘德华的回应,华仔只通过宣传回应两句,“永远怀念,一路好走”,并无太多深情。
以上这些经典剧目,你都认得是什么吗?
没有他,也许没有《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创世纪》这些TVB经典
1967年,邵逸夫依靠自己敏锐的眼光,发现了电视业的前景,联合香港另两位大亨利孝和、余经纬成立广播电视有线公司,即TVB。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香港电影极盛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年近7旬的邵逸夫迅速转战电视行业,当时还引起了香港商界的质疑(50年后,方逸华又退出TVB,重启邵氏影业,这自然又是一番风云变幻)但是,时事的发展再次证明了邵逸夫的精准眼光。
虽然当时香港电视界由丽的电视台(“亚视”前身)独霸,但是邵逸夫拿出当年用双倍片酬挖来林黛的手段,从“丽的”挖角当红女星汪明荃,配上谢贤,拍摄了一部《千王之王》,独特的题材,加上颇具话题的主角搭配,TVB一部戏就站稳了脚跟。而后,邵逸夫又拿出当初进军香港影坛的气魄,一连拍摄《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电视剧,打得丽的电视台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丽的电视台在1982年易主,改名亚洲电视,至此也宣告了TVB电视王国地位的确立,香港也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由一家电视台控制全港人民娱乐生活的年代。
经典剧目《大时代》甚至还衍生出了影响股市的“丁蟹效应”。
之后的几十年间,虽然邵逸夫逐渐淡出一线,但依靠他创立的艺人培训及制作体系,TVB拍出了《我本善良》《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灰网》《边城浪子》《壹号皇庭》《火玫瑰》《巨人》《大时代》等经典剧集,不仅影响了香港,也影响到了内地整整两代华人的娱乐生活。
1993年,面对“中兴”的亚视,86岁的邵逸夫钦点引进台湾电视剧《包青天》,再掀收视狂潮,逼得亚视花重金请来金超群,赶拍新的《包青天》剧集,香港电视史上也出现了罕见的“包青天”打“包青天”的局面。之后,邵逸夫又拍板签下赵薇歌手约,买下多部内地电视剧版权,投资22亿港币兴建新的TVB电视城……就这样,邵逸夫一直为TVB保驾护航直到2008年3月,病重入院,彼时的他,已经101岁高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