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房价格高企的上海,面向夹心层的住房保障,终于破题了。
7月份即将参加工作的复旦大学硕士毕业生王宇,最近一直和室友一起忙着在虹口足球场附近找一套合租房。他发明,在虹口足球场周围,稍微好一点的两室户月租金都在3000元以上,且中介费需要1000多元,以后加上水电费和生活用品开支,差不多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无奈之下,王宇只好舍近求远,跨区在杨浦区四平路附近租了一套老公房,租金每月2600元。要是有房租低一点的房源就好了!王宇感叹。
在上海一纺织厂担负机修工的安徽籍农民工李怀义则有着另外一种租房烦恼:三年来,由于房东要么想把房子分割用以群租、要么见房价涨势喜人时出手售房,李怀义不得不三次搬家。他说,自己没有户口,买不了经济实用房,只要能稳固地租房就心满意足了。
王宇和李怀义的遭遇典范地折射了夹心层在城市中的居住困境。上海市政协日前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中等收入群体中安居有艰苦的大体有三类,除了新上海人及外来常住人口外,还包含至今仍租住在老公房及售后公房的户籍家庭和这些家庭中新生代成家置业者,合计总量在30万户以内。调查还显示,此三类人群中有85%的人盼望政府能供给公共租赁房。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的公共租赁房政策正应声而出。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6月4日就公租房的相干政策向社会公开征询看法。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明白表现:上海的公共租赁房将重要面向存在阶段性居住艰苦的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考虑到公共租赁房涉及的人群广、收入差别大,因而在申请条件中暂不设收入标准。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履行主任陈杰认为,上海的公租房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把发展公租房视为长期进行的、面对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家庭的沉重任务,为此上海将设立专职专业的运营机构。
再如,在准入设计上转换思路,不从收入而是从房子来束缚申请者。上海规定了公租房面积把持在50平方米左右,装修简略,仅满足基础居住条件,只租不售,租金还和市场价差不太多,这就使得公租房基础无利可图,使那些寻租或投机者失去兴趣,从而能够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在为期十天的征询期内,市民对公租房政策的回应、网络浏览总量超过10万人次。征询成果显示,租赁价格方面,76.4%的市民赞成租赁价格按略低于市场租金程度断定。在租赁总年限应为几年的问题上,35.4%的市民选择5年,34.4%的市民选择6-10年,两者合计近70%。不少市民还提出,公租房推出初期可能遭遇供不应求的情况,盼望加大政策支撑力度,积极兴建、筹措房源,并健全轮候供给制度,保证公平公平。
我们对公租房很等待,政府对住房保障的决心让人看到了盼望。李怀义说,盼望公租房的打算不要打了折扣。
陈杰还认为,公租房可以完善住房市场结构,丰富住房市场选择,尤其是规范和领导私人租赁住房市场,同时领导居民住房花费理念,从而为克制商品住房价格与租金、实现住有所居打下制度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