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2010年7月2日-5日,在海南博鳌索菲特大酒店隆重揭幕,会议主题为——地产考验中国:以制度创新求解效率与公平。聂梅生、任志强、刘晓光、陈淮等政策制定参与者、业界大腕与经济学家将组成最强演讲阵容联袂出席,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地产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为迷雾中的中国房地产业号脉、开方。
主题演讲:李俊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出色专题: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 10 届年会
低碳是如何引进的,低碳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在那里,前途在那里。
到目前为止气侯变更还是有很多的争议,大家知道在2007年巴厘岛开会的时候,大家是群情激愤,大家认为信心很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大家浇了冷水,到现在几乎没有人谈低碳的问题,不是因为大家缺钱,而是对此问题未认识明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用了三、四个月份20国团体共同约定救市,美国拿出8000多亿美元,中国拿出4万亿元,虽然至今金融危机仍然未过去,大家还是认真的看待。
哥本哈根高调的说每年纳入100亿美元,大家想想金融危机的几万亿元和一百多亿美元相差很大,大家未认真的做,气侯变更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结论,无论是否对,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我就不说了。对于我和全球而言都是困局,2015年气侯变更不能升2度,2015年温室排放的上线是136亿吨,下线是105亿吨,去年我国排放了90亿吨,美国接近80亿吨,一个国家就会超过上线,因此不进行低碳革命是没有措施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推动,更多的是国家利益,大家是同坐一条船,但是136亿吨划分的话,美国在2015年是15亿吨,欧洲27个国家是10亿吨,中国能给多少,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
昨天北师大的老师说能够给中国多少容量,全球不可能100亿吨都给我们,虽然未能达成协议,大家力图在公平的情况下,将温室把持在2度以下,因此只好做低碳,中国最大的难点在于失去了低价利用能源的机会。小平同志说不争辩,既要有打算,也要有市场。1998年才认认真真的谈市场经济,有人认为世贸不好,但是规定了这是唯一的世界经济系统,昨天国民银行的领导就说了,多年来,我们被起诉的最多,因为我们参加了WTO,但是我们要履行该规矩。
目前,还没有措施克服过去走过的道路,20年前就说过,不能重复走别人的老路,不能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八十年代就提过,但是目前还是照样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走,别人走过的路照样走。目前,没有一个是我们的榜样,而且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任何国家都未碰到过的。
1949年到1989年中国实现了第一个10亿吨煤,1989年—1994年搞了第二个10亿吨煤,全球去年耗费了58亿吨原煤,中国耗费了32亿吨,我们怎么办,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找不到一个低碳的标杆,美国耗费煤炭是10亿吨标准煤,欧盟是10亿吨标准煤,日本少也是7亿吨标准煤,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的,因此中国的情况确实是很难的。
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保持在9.1%,煤炭花费按照官方的颁布占40%,实际是占了52%,我们生产了14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业生产了1400辆车,我们等待十二五有所转变,但是很难的。
我们做快不艰苦,做好不容易,做大不艰苦,做长久不容易,这是企业的特点,很多人担心做不快,经济学家说保8%、保9%不艰苦,但是用什么为代价,昨天有嘉宾说我们用跟美国同样多的货币和能源保证了8%,但是从哪里开端做我们不知道,八十年代开端讨论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一个千瓦就可以过好日子,因为英国和意大利用一个千瓦就过好日子了,我们现在不承认了,因为已经达到了一个千瓦了,盼望现在过好日的代价是人均二个千瓦,如果按照15亿人盘算是30亿千瓦,现在全球是42亿千瓦的装机,中国事30亿千瓦,怎么对应105亿吨和136亿吨的碳排放,因此我们怎么考虑,从交通、住宅、生活态度上考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