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地开发的住宅面积的确已经达标,但空荡荡的街头和社区的空城景象却明示60万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已然落空。
以银滩管委旁的“水岸人家”小区为例,小区共有60栋楼,每栋分别两个或者三个单元,1月10日记者在小区中了解到,小区中现有的居住人员不超过40户,入住率不足3%.
对于银滩的住宅入住率,当地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但在去年官方媒体的报道中,称银滩85%的房产出现空置,冬季入住率仅为2%左右。
越是无人居住,相关配套也就愈发短缺。以供暖为例,因为达不到供暖所要求的30%入住率,银滩的200多个小区中只有数个小区供暖。配套设施不健全又进一步降低了当地的人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维多利亚花园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供暖小区。来自辽宁的业主胡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早在2007年就在银滩买了房,但今年是首次入住。“好在投资银滩热电的老板就是我们小区的开发商,别的小区不供暖,我们小区肯定也能供。”
除了供暖,银滩其他配套基建的缺失,也阻碍了“中等规模城市”规划的实现。
在银滩海景房发展多年后的2010年,乳山市委市政府才“确定了完善区内基础设施、改善交通状况等重点工作”,并于当年完善了银滩潮汐湖路、商业街西段等14条道路、广场及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并开始逐步调查论证供暖、燃气管网建设等问题。在“除了房子还是房子”的规划中,医院、教育等资源,银滩至今匮乏。
3画虎不成反类犬
记者了解到,在银滩建设巨量海景房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买家和炒家,也云集于此。这些年乳山银滩大量新增住房买家并非当地自住需求,而是主要被投资客买走,其中,来自东北地区的买家占了较大比例。
本想效仿三亚建成滨海旅游新区的银滩,现实并未如预期发展,银滩的旅游没有形成三亚的影响力,旅游客流并不理想,大批房屋闲置甚至已经因缺乏保养而出现破败,寂寥的别墅群也随处可见。如今却更像当年涌入无数地产企业和炒家,泡沫最终破灭的广西北海。
据介绍,在1993年房地产热的时候,银滩一度云集了数百家开发商,但随后几年,银滩开发区冷落了下来,从1998年开始,当地再次掀起房地产开发热,尤其是2003年至今,建成了二百多个房地产项目,沿着20多公里海岸线铺上了好几排小区,按照离海的距离远近,有了一线房、二线房、三线房的叫法。
银滩最繁荣的时候引来了大批的家具店、建材店、饭店前来淘金,但随着几年后热潮回落,家具店关张甩货,饭店门可罗雀,商户们心灰意冷纷纷离去。
受当地政策影响,云集于此的地产开发商,多为威海甚至乳山本地企业,鲜见全国知名的房产开发商的踪影。
在2007年、2008年地方财政增长高峰时,房地产业给乳山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六成。现在,这60%的一半几近消失。企业层面,难以突破贷款关卡,销售又不景气,除了经济实力强的房地产企业还能扛着,更多的房企则是在等死。
巨量供应、功能单一、配套落后,让作为昔日“香饽饽”的海景房市场,悄然演化成了一个黑洞。而黑洞衍生的房企销售不振,甚至项目烂尾的危机,也在银滩显现。
去年七月,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以及东三省的买家齐聚乳山,向当地政府讨要说法。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异乡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银滩台湾城项目的准业主。
记者了解到,台湾城项目中的海郡小区,开发建设单位是乳山欣业联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计1980户,已销售1451户;由同一公司开发的康桥蓝湾小区总计522户,已销售220户。由于开发企业资金短缺等原因,项目从2010年开始停工至今,开发商被传“跑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