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我是一个中国人
1955年年底,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受邀赴日。砂原惠作为日方翻译接待了郭沫若一行,这也是他回到日本后得到的第一份工作。
之后,砂原惠开始正式致力于中日交流:1956年到1958年间,中日双方先后在北京、上海、东京、名古屋、福冈、广州、武汉等多地举办两国商品博览会,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一员,这些旨在促进两国友好交流的博览会上,都出现了砂原惠的身影。
“我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在中国度过,这奠定了我人生的大方向,对我影响太深了。”
为此,在1967年听从朋友建议在日本注册名为“新新贸易”的外贸公司,从事中日两国外贸生意时,砂原惠特意将注册时间选在7月1日,“这一天是党的生日”。
相比不擅讨价还价而最终亏空关张的贸易公司,砂原惠的最大成就来自于促成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访华。
和砂原惠不同,那些曾经效力于中共部队的日籍军人,在回到日本后多数境况惨淡。
“空军部队有几个教官,回到日本以后没有了姓氏,家族不允许他们使用原来的姓氏,无奈只能改成老伴的姓氏。还有很多拥有技术的,回到日本以后哪里都不要,找不到工作,有的只好做了出租车司机,有的只能在仓库里帮人看管仓库、点数。”砂原惠说,“这种情况在返日解放军老战士中很常见。”
于是,借着一次回到中国的机会,砂原惠在饭桌上向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空军上将刘振起提出了邀请日籍老战士回到中国看一看的请求。
“中国现在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他们看不到,说到底一句话,能不能让他们在死之前再回中国看一看?”砂原惠说。
刘振起当场拍板:“干吧!”
2010年7月28日,抗战胜利65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前夕,史上首个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应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之邀访华。首批36位团员均为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日籍老战士及其家属子女。
作为访华团的秘书长,砂原惠至今都对代表团受到的高规格待遇而感动:他们先后受到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上将的接见。
“我们还应邀出席了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建军83周年招待会。”砂原惠说,日籍老战士们被安排到位于招待会中心线上的第四桌就座,“第三桌是老将军,第五桌是当年的英模。”
“我感觉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日籍老战士代表团团长花园昭雄当时感慨说。他曾是四野47军后勤部政治处的一名政治干事。
相比偶尔返回中国的花园昭雄,在返日后曾往返三百五十多次中国的砂原惠来说,内心则要复杂的多。
“早些年我很少对人讲起我的经历,现在年纪大了,自己也会回想,想要整理我的一生,看看自己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砂原惠说,“我究竟是一个什么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虽然身在日本,但每天睡觉前,早晨起来以后,想的问题还是中国的要远多于日本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这是他给出的答案,“我的路还没走完,还要继续走下去。”
他说,百年之后,想将一半骨灰安葬在萦绕了他一生的国度——落叶归根。
(感谢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日中发展协会等单位对此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