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考量着潍坊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格局。我市的创建机制将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社会单元,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多个层次的文明细胞充分活跃,组成了文明城市的有机体。
2014年1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议,进一步明确创城工作的总体要求、思路方法和工作重点,强调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组织推进、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和文明共建等长效机制,吹响了“把文明创建引向深入”的战斗号角。
2014年12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议,对冲刺阶段的创城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全国、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工作。
一场创建大会战在潍坊大地开幕。作为创城主阵地的奎文、潍城、坊子、寒亭、高新区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全力以赴打响创建攻坚战。这是市民和城市的深度交融,这是城市“软实力”的自我较量。
高新区坚持抓细、抓实、抓长,采取“不间断、地毯式,横查主街主路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竖查各类重要站点和关键部位”的形式,建立问题销号制度,逐一整改提高,成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样板。
奎文区以街道辖区为重点,成立联合执法队伍,着力解决在整治市容环境方面因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执法手段、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老大难”问题。
潍城区采取条块结合抓整治、联合执法抓整治、全员参与抓整治的方式,全面打响综合整治、全域整改攻坚战,取得较好成效。
坊子区实行日调度制度,每天对整治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和销号,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寒亭区实行文明城市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公示和进度考评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量化,形成了区、街道(部门)、社区、居民“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了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滨海区、综合保税区、经济区、峡山区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
创新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是做好创建工作的动力。在创建过程中,我市高度重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不断征求意见建议,通过督查视察手段,促进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提升。市纪委、监察局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监督推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宣传,是展示和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我市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闻宣传长效机制,为创建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发布创城动态、明确创建标准、弘扬创建典型,大力宣传创城给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创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所属新闻媒体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活动动态,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对各类不文明现象及时曝光、有效纠正,有力助推了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文明都是建立在“道德”内核基础上,提升道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是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文明市民最有效的突破口。为此,我市打造文明创建新载体,开展“做主人、争先锋、我与城市共提升”主题活动,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每月发布“潍坊好人”榜,扩大“道德讲堂”覆盖面,推广“小社区、大服务”志愿服务模式……这些活动都已制度化、长效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道德”像插上翅膀一样,飞遍整座城市,感染整座城市,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遍地开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