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听完了刘银花教授、迟希新教授和周同丽老师的讲座。在这三天里,可以说我是心潮澎湃的。不可否定,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老师们的讲座无疑是成功的。他们思维迅速,擅长煽情,口若悬河,能歌善文,语言睿智,讲解精辟,语言经典,风趣风趣,理论高深。就教导理论与研究而言,他们堪称师之榜样学之典范。可以这么说:他们这种煽情的讲座,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除了对我造成一些思想上的冲击之外,绝对是不合适我所在的学校和我的学生的,但却唤醒了我对教导的另一番认识与思考。
对教导而言,唤醒是最重要的。
在他们的讲座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关爱学生与关心学习谁更重要?”的问题,诚然,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所有从事教导工作的同志们应当好好地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是名师,不是专家,更不是精英,但我对教导却有着自己另类的认识认知与感悟。
《说文解字》中对教导的说明是这样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阐明“教”和“育”底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教”是教“育”是育,二者是离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后来人们才把“教”和“育”合二为一组成“教导”一词,把两者紧密地接洽在一块,形成一个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整体,最终赋予了“教导”一词所要表述的特别意义,同时,也对我们从事教导工作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和更多的期望。
我个人认为,“关爱学生与关心学习”其实就是把“教导”一词分而言之而已。关爱是指关心和爱护,重点偏向于尊重;关心是指关心与挂念。就字面意思而言,关爱是包含关心在内的,只是着重点有所不同。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为人师者的重要功效和作用,从字面上来看,“传道”被放在首位,它无疑告诉了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为人师者“传道”远比“授业解惑”更为重要。
就我个人懂得而言,关心学习其实是指教师只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与控制情况,测验分数等等显性表象的关注,是一种以分数或直接成果来衡量学生才能的做法。说直接点,关心学习就是古语中的“授业解惑”之后果。从教导的角度来看,关心学习的教师只着重于对学生书本知识的“教”,即重视“授业解惑”的功效,而疏忽了对学生个体成长的“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只教书不育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关心学习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动,会对学生长远计划与毕生发展造成间接的损害,是不可取的。因此,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目标而言,关心学习的做法无疑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它大大地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形成,疏忽了对学生的人文关心,疏忽了对人性的真善美的教导与传承,最终会导致学生畸形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关爱学生的内涵就更为丰富了,它不但包含了关心学习在内,还要关注学生学习以外的事情,包含生理的,身心的,外在的,内在的,在家的,在校的,生活中的,生活外的,现在的,未来的……因此,对一个老师而言,做到关心学习并不难,但要做到关爱学生就很难了。关爱学生是老师一种负义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工作态度。生活是少不了关爱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我们给予了别人关爱,别人也会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事实已经证明,在教师付出艰辛苦动的关爱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不必定是学习最好的,但必定是人品最好的。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别人,心存感恩。这与古人所说的“先成人后成才”的观点也是一脉相承的。
关爱学生可以让校园充满和谐,可以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可以燃起学生的盼望之帆,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哪怕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他的自身就有一种被尊重之感到。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那种感到是最棒的,是最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对学生而言,老师对他的尊重就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就是一种无比强盛的力量。心理学早就已经证明:得到他人尊重的人,心坎会有一种强烈的抱歉感。这种抱歉感会促使他去完成一些他底本不能完成不愿完成的事情,以便对尊重他的人进行心理上的回报。所以,教师必定要学会想尽措施和利用多种手段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这种做法虽然不能像关心学习那样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吹糠见米的后果,但是你的努力与付出会在不久的将来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