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骨干教师。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道路:选择富有教导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负导师,在理论学习、教导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领导。重要标记: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作风,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才能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领导青年教师才能,被领导的教师成长迅速;能顺利提升为高级教师。
(4)、著名教师。教龄12-25年的优良教师:完成骨干教师到名教师的转变。道路:选择教导专家担负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重要标记:形成学科教导特点;完成一到两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精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内有必定的著名度。届时能被评为特级教师、名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2、同样采用交换、进修的情势进行培养,本科学历的标将达80%以上。
四、发展原则
保持“教师为本”、“举动为本”和“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原则。
“教师为本”,即尊重教师的主体精力,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进步”的心理需要,领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有效道路。
“举动为本”,即保持理论和实践紧密联合,通过“自我反思、错误互助、专业引领、行动跟进”等实践运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导科研为抓手,领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增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为本”,即以研究教导教学中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良教导教学实践为目标,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五、总体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鼓励、聘请机制。
每学年开展一次优良教师、优良班主任评选,表扬先进教师,建立先进典范;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表扬嘉奖师德高尚、职业道德精良的教师,严正处理职业道德差的教师;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请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态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当中。
学校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以招考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渠道,同时吸纳外县市优良教师,拓宽师源道路;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人格力量。
以开展各种学习、评比运动为载体,以弘扬先进为导向,建立“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形象,进步教师人格魅力。保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方位营造一种尊重、懂得、沟通、信任、和谐的良好气氛,把学校建设成为宽大教师的“精力家园”和“事业乐园”,形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团队现象。
(三)加强校本研修,增进教师专业成长
1、发扬团队精力,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摸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运动创新,施展团队合作精力,增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2、构建教研训相联合、分层推动个性化培训系统。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导实践报告会,为教师供给相互学习、交换、研究的机会;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比赛运动,给优良教师展现研究成果;履行教师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多种情势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培训等校本培训制度,所有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或研究课、每学期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每周精制一道题、每天备好一节课、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经验反思,保持专业技巧不断更新,点燃教导创新的思维火花;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才能,拓宽视野、激发寻求超出的动机。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启动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从组织部分教师编写校本课程开端,逐步增加参编人员,扩大编写范围,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让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得到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