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诸暨5月28日讯(记者 满倩)有人说,关于袜子的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大唐。
作为一种编织艺术,袜子凝结着古老的手艺,从5000年前的中国开始,这一古老的织物,它的织造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百转千回的迁徙,而在今天重新回归于大唐。
1988年,大唐建镇,为袜而生。
【路与城】袜业帝国的土壤
大唐,是位于浙江诸暨市中部的一个乡镇,这里是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5年前,它还仅是一个千余人的小村庄,然而一双小小的袜子却改变了这个小村庄的命运。
在大唐袜业创始人之一的张金灿眼中,开元路是大唐镇最重要的一条路。
过去,大唐镇汽车站设立在路中段,开元路是大唐人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外地人进入大唐的第一条路。十多万外地人与三万多大唐人差不多每天都会在开元路上行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张金灿涉足原料贸易,从广州、海宁等地运输紧俏物资到大唐贩卖,走的都是开元路。
5年前,当一位五泄镇戚姓老板投身袜业时,他每天不厌其烦地穿梭在这条路上,思索着如何把企业做大。一位名叫市川的日本大阪人,每个月都来大唐,他为大唐袜工勤劳热情感动,又对开元路的拥堵与混乱感到郁闷。
沿着从东至西的开元路进入大唐,在一处路口,坐落着大唐庵。从外表上看,它与诸多中国乡村的普通庵堂、庙宇没有任何相异之处。
但在老一代大唐人的记忆里,这间低矮的房子,大多与他们最生动的记忆有关。庵堂的记忆,与此处的香火之事无关,它联接的是大唐人从事袜子的早年时光。
它从30多年前的一个路边小村庄开始,因为一些零星的、或明或暗的地下袜子交易,开始了自己寒碜的现代化历史起源。
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些只为解决日常饥馑的大胆举动,会催生出一个改变全球袜业产业界的经济神话。
民间产业的跃进,进而影响到行政区划的调整。1988年,大唐建镇,以袜子为图腾,它彻底告别农业文明,骤然进入到了以契约、商业合同、机器化流程生产组织而成的工业体系中。
进入到大唐袜业城和大唐袜业轻纺市场,四处是形形色色的生意人、货车、三轮车、轿车、银行以及密密麻麻的餐馆。走进一幢幢家庭作坊,那些装饰着马赛克的乡村小洋楼里,十几台织袜机24小时不停歇的轰鸣运转。
将每一寸空间利用到极致的工厂,嘈杂无序、大量堆放生产原料的仓库,几乎裸露在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处处可见袜子所塑造的这种独特的城镇景观。
尽管在视觉上大唐是缺乏美感甚至是杂乱无章的,但正是在这些视觉表皮的背后,联接着大唐日常的生产生活状态,蕴藏着在此地日夜咆哮的工业化力量。
“这里,每秒生产365双袜子。”如今,漫步全球最大的袜业交易市场——中国大唐袜业城,1000多间营业房和500多个展位集中经营着轻纺原料、袜子、袜机、各种配件以及相关物流,大厅的墙壁上到处是闪眼的广告牌。
【袜与城】袜城产业链的圈子
凌晨6点到夜里10点,大唐的大街小巷都车嚣滚滚,将袜子、袜子的消息、袜子的故事传播到每一片双脚踏及的土地上。
这片53.8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工厂,一百多个龙头袜企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引领着200多个小工厂、家庭作坊、加工户齐头并进。全球1/3以上的袜子在这里织造。
几乎任何一家袜厂的周围,就有三五个为其提供原料的本地企业。他们彼此相识,甚至称兄道弟,既在业务上往来,也在各方面互帮互助。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 走闽浙看民营之三 足尖上的浙江大唐:每秒产365双袜子(2)
走闽浙看民营之三 足尖上的浙江大唐:每秒产365双袜子(2)
时间:2014-05-28 12:36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枣庄男子开黑车盗树 被抓后称自家被偷才偷别人
下一篇:枣庄台儿庄一农妇细心照顾女孩及其智障养父10年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